目前,長樂共向全市255個村(社區(qū))選派了598名代辦員,并由市行政服務中心和鄉(xiāng)鎮(zhèn)(街道)牽頭組織進行專項培訓,幫助代辦員熟悉各種事項的辦理程序、審批手續(xù)、所需材料、辦理費用等,進一步提升代辦人員業(yè)務素質。對村集體年收入低于30萬元的村(社區(qū)),市財政每年投入900萬元,給予每村5萬元的一體化工作經費補助;市財政每年還安排30萬元便民服務代辦員專項培訓經費,用于各級各部門對代辦員實施崗前培訓及相關業(yè)務培訓的費用支出,并專款撥付50萬元作為優(yōu)秀代辦員的獎勵資金。
在服務場所建設上,長樂市也不斷加大投入力度。由市鎮(zhèn)兩級財政共同出資對全市255個村(社區(qū))便民代辦點進行建設完善,其中,市財政安排514萬元專項經費,每個村(社區(qū))便民代辦點標準化建設一次性補助2萬元。全市所有便民代辦點按照“四個一”的標準完成建設,即:一個專門的辦公室、一張全程代辦工作流程圖、一本村便民服務代辦登記臺賬、一套代辦工作制度,并將辦理事項的相關手續(xù)進行歸類整理,統(tǒng)一印制了辦事指南,擺放在便民代辦點的資料架上,方便群眾辦事。
群眾點贊 干部有位
作風建設不懈怠
如今在長樂,說起便民代辦服務和民情工作,許多群眾都由衷地豎起了大拇指,紛紛點贊。不少群眾說:“現(xiàn)在政府在服務群眾方面投入很大,黨員干部的服務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多數(shù)問題都能在村(社區(qū))解決,根本不用自己操心。”
群眾的感受最真實,政府的投入也確實是大手筆。今年,長樂市在便民代辦點(民情收集點)建設、代辦員(收集員)培訓獎勵等方面已投入1600多萬元的資金,助力黨員干部真情實意地為群眾服務。與此同時,長樂還結合“四個萬家”“走進千萬家、溫暖長樂人”“進村入戶大走訪”等活動,充分利用便民代辦、民情收集處理、網(wǎng)格化管理等平臺,推動全市黨員干部走下去,真正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截至目前,全市共幫助群眾代辦事項3.5萬多件,共收集各類民情訴求件7300多件,幫助群眾解決民情訴求6100多件。
長樂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開展便民服務,不僅讓群眾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密切了干群關系,也錘煉出了一支具備過硬服務本領的黨員干部隊伍,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過去,許多基層干部覺得干多干少一個樣,服務群眾的意識不強?,F(xiàn)在不同了,群眾有比較,不干事、不作為的干部就坐不住了。”
事實上,在服務群眾的過程中,基層黨員干部通過接受代辦業(yè)務培訓和為群眾辦理代辦事項,也是在進行一次農村政策和業(yè)務知識的再學習。2013年以來,長樂市共有535名市直部門科級干部通過掛鉤駐點,兼任基層單位黨組織副書記或村(居)委會主任助理等職務,當好政策宣傳員、溝通聯(lián)絡員、督促指導員、矛盾協(xié)調員、項目服務員等,增強了服務意識,轉變了服務作風,提高了服務水平。
服務群眾的同時,也收獲了群眾的信任。許多村支書深有感觸地說,現(xiàn)在經費有保障,活動場地、設施也完備了,服務群眾手中有了“糧”,心中就不慌。通過給群眾辦實事、解難題,還把群眾吸引凝聚到了黨組織周圍,群眾對黨組織的信任感進一步增強,許多群眾以前遇到困難和問題,想到的是找親戚朋友,現(xiàn)在首先想到的是找組織、找黨員。
洋嶼村黨總支部書記說,現(xiàn)在村里出現(xiàn)了“三多三少”現(xiàn)象:來村辦事的群眾笑臉多了,怨言少了;干部跑上多了,下面群眾跑腿少了;干群聯(lián)系多了,群眾意見少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