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要解決什么問題
“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主要有三個問題要著力解決。第一個著力解決,就是解決理想信念動搖,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宗旨意識淡薄,忽視群眾利益,漠視群眾疾苦,黨性修養(yǎng)缺失,不講黨的原則等問題。實際上第一個“著力解決”解決的主要是什么問題?主要解決的是“嚴以修身”的問題。第二個“著力解決”實際上著力解決的是“嚴以用權(quán)”的問題。第三個“著力解決”解決的是“嚴以律己”的問題。所以這三個“著力解決”,實際上是圍繞著嚴以修身、嚴以用權(quán)、嚴以律己展開的。
(四)“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步驟和方式
這次“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延展和深化,是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建設(shè)和作風(fēng)建設(shè)的重要舉措。
一方面,通過貫徹八項規(guī)定,通過教育實踐活動,我們確實遏制了“四風(fēng)”蔓延的勢頭,贏得了廣大群眾的擁護。另一方面,我們?nèi)匀幻媾R著“樹倒根存”的問題。所以,要通過“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進一步“拔爛樹,治病樹,正歪樹”。所以我們要把這次專題教育融入領(lǐng)導(dǎo)干部經(jīng)常性的學(xué)習(xí)教育中去。那么具體來說,從4月開始,我們?nèi)h上下,不分批次,同步展開。
(五)檢驗“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標準
檢驗“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標準主要就是“三個見實效”。教育實踐活動搞得好不好,拿什么做評判?第一,就是在深化“四風(fēng)”整治,鞏固和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果上要見實效。第二,就是要在守紀律、講規(guī)矩,營造良好政治生態(tài)上見實效。第三,就是要在真抓實干,推動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上見實效。那么,我們北京市委還提出了結(jié)合北京市具體情況的要求。比如說,要圍繞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要在治理大城市病,要在推進京津冀一體化上要見實效。
二、踐行“三嚴三實”的重要意義
第二個大問題,我談一談關(guān)于踐行“三嚴三實”的重要意義。我主要從這樣幾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踐行“三嚴三實”是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比如說嚴以修身??鬃釉?jīng)講過這樣一段話,“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什么意思?實際上,孔子是在總結(jié)回顧他這一生,他修養(yǎng)的過程。
孔子被歷代封建皇帝尊稱為“大成至圣先師”,甚至文宣王。大家到國子監(jiān),到孔廟去,孔子是中國教育的祖師爺。包括大家到曲阜,你看那“三孔”——孔明、孔廟、孔府,孔子在歷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但是他自己并不承認他自己是天生的圣人,而是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什么意思?就是我到15歲的時候才開始立志學(xué)習(xí),我到30歲的時候才開始立志做事,我到40歲的時候我遇到事情問題才不迷惑,我到50歲的時候,我才知道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知天命,就是他知道事情發(fā)展的規(guī)律了,那么60歲的時候,我才能夠聽取各種不同的意見,70歲的時候,才行動自如,又不超出規(guī)矩。他實際上他回顧了自己的一生,自己修養(yǎng)成長的過程。
中國歷史上第二號圣人,號稱亞圣的孟子,他怎么講?他說,“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什么意思?就是說,老天將要把重大的職責(zé)降臨到某個人的頭上的時候,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遭受磨難,筋骨經(jīng)受勞累,而且還要忍饑挨餓,困苦疲乏,使他的行為總是遭受麻煩,這樣才能使他的性格更加堅韌,增加他前所未有的能力。 所以,歷史上凡是擔當過大任的人,無一沒有經(jīng)過一個艱苦的磨練過程。而且孟子他不僅講到這種修養(yǎng)、磨練的必要性,而且他認為“人皆可以為堯舜”,就是人的修養(yǎng)不僅必要,而且可能。
所以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傳統(tǒng)當中,就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說法,簡稱“修齊治平”。什么意思?就是你只有先自我修養(yǎng),才能管好家庭;你只有管好家庭,才能治理好國家;只有治理好國家,才能夠天下太平。所以“修齊治平”體現(xiàn)的是一個邏輯遞進的關(guān)系。
歷史上的民族英雄,無一不經(jīng)歷了“修齊治平”這樣一個修養(yǎng)成長的過程,所以他才能夠成為一代民族英雄。像岳飛——文官不愛錢,武將不惜死。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是在廣東被抓的,他為什么做那句“零丁洋里嘆零丁”?因為他就是在離深圳不遠的零丁洋那個地方被捉的。元代皇帝命令把他押解到北京,他是非常欽佩文天祥的人品和才學(xué)的,所以希望他能夠投降,然后給他高官厚祿,但是文天祥至死不降。還有溫家寶總理特別愛引用的林則徐的這句詩,“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講的都是歷史上的民族英雄、時代楷模。
那么這是從正面來講。從反面的案例來看,比如現(xiàn)實當中的周永康、薄熙來、令計劃、蘇榮,無一不是從“不修身、不齊家”,一步步走向腐敗違法亂紀的。你想想,這個周永康、薄熙來、令計劃、蘇榮是怎么對待他自己,怎么要求他孩子的?所以我想正反兩方面的事例都說明了“修齊治平”這樣一個內(nèi)在的邏輯關(guān)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