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14年年底,民政部公布了300名在抗日戰(zhàn)爭中為國捐軀的抗日英烈名錄,出生在遼寧北鎮(zhèn)的閻海文名列其中。2015年6月6日,本報記者聯(lián)系到閻海文的侄子,走進烈士家鄉(xiāng),尋訪閻海文的抗日故事。
閻海文犧牲時高喊“中國無被俘空軍”
北鎮(zhèn)市大市鄉(xiāng)道臺子村位于閭山腳下,只有幾十戶人家,因為清朝時居住在這里的閻家走出一位秀才做了道臺,這個村子因此得名。
村子北頭,距離閻海文家老宅不遠,是閻海文的親侄兒閻英忠家。看到記者來訪,50多歲的閻英忠熱情地拿出一堆資料和照片。
閻英忠說:“我父親一共哥兒5個,閻海文排行老三,是我的三伯父。奶奶說,我長得最像他,可惜的是,我出生的時候,三伯父已經(jīng)犧牲了。奶奶經(jīng)常給我講三伯父抗日的故事,我很愛聽。 ”
閻海文 1916年在北鎮(zhèn)道臺子村出生,從小就愛讀書學習,15歲考到沈陽讀書。 “九一八”事變后,閻海文和二哥閻海學一起流亡到了北平,繼續(xù)讀書。
“1934年,中央航空學校到北平招生,二伯父閻海學和三伯父閻海文都想報名參加空軍打日本,為家鄉(xiāng)父老報仇??赡莻€時候,當空軍就意味著犧牲,能活下來的人不多,所以我二伯父和三伯父不能一起當空軍。哥倆就商量抓鬮決定誰參加空軍,萬一一個犧牲了,不是還有另一個能盡孝嗎?結(jié)果我三伯父閻海文抓到了空軍,二伯父閻海學抓到了陸軍。 ”閻英忠說。
閻海文經(jīng)過考試,順利進入了位于杭州筧橋的中央航空學校第六期學習。 1936年10月從航校畢業(yè),分配到了空軍第五大隊二十四中隊見習,1937年4月任少尉飛行員。
“三伯父參加空軍后不久就跟家里失去了聯(lián)系,直到兩年后部隊派人來給奶奶送撫恤金,家里人才知道三伯父犧牲的消息,并從部隊人的口中得知了三伯父犧牲的經(jīng)過,奶奶哭得死去活來。 ”
“其實我三伯父是主動請戰(zhàn)的,犧牲那年才21歲。 ”閻英忠給記者描述了閻海文犧牲的經(jīng)過: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zhàn)爆發(fā),閻海文所在的第五大隊奉命執(zhí)行轟炸日本海軍停泊在上海附近的軍艦。得知出戰(zhàn)消息,閻海文主動向中隊長王倬請戰(zhàn),王倬同意了他的請求。
1937年8月17日上午11時許,閻海文駕機抵達目標上空,立即投入戰(zhàn)斗,俯沖投彈,完成了轟炸任務(wù),正準備返航時不幸被敵人的炮彈擊中了機身,閻海文立即跳傘。
沒想到,大風把閻海文刮到了敵人陣地上,日軍包圍上來,要活捉閻海文。閻海文開槍打死5個日本兵,然后高喊:“中國無被俘空軍!”用最后一發(fā)子彈自盡。
據(jù)南京抗日航空紀念館館藏資料記載,閻海文犧牲后,日本兵有感于中國空軍將士的英勇,為閻海文建了墳,墳上碑文書“支那空軍勇士之墓”,并列隊脫帽,向閻海文致敬。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