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司法公正引領社會公正。
“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政法機關提出的努力目標和明確要求,也是人民群眾的殷切期盼。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開局之年當有開創(chuàng)之舉。今年以來,黨中央審時度勢,密集出臺多項重大改革舉措,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實施,使決策部署落地生根,司法體制改革呈現(xiàn)出蹄疾步穩(wěn)、上下聯(lián)動的態(tài)勢。
“司法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戰(zhàn)略的突破口,當前已進入全面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鍵階段。”這是西南政法大學校長付子堂的判斷。
從北京到廣東,從城市到鄉(xiāng)村,司法體制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廣度和深度蓬勃展開、深入推進,向著建設公正高效權威司法制度的宏偉目標扎實邁進,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奠定堅實基礎。
頂層設計:
為改革定向 對頑疾開刀
公正司法是法治的生命線。長期以來,由于多種因素影響,司法不公、冤假錯案、司法腐敗以及金錢案、權力案、人情案等,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積累不少問題,影響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xiàn)和全面依法治國進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司法體制改革的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為根本尺度,堅持符合國情和遵循司法規(guī)律相結合,堅持問題導向、勇于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推進司法體制改革,要敢于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敢于向積存多年的頑疾開刀。改革者要迎難而上,以辯證的思維、開放的胸懷,站在高起點,進行整體性考慮和系統(tǒng)性設計,破難題、固基礎、謀長遠。
今年以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多次召開會議,為司法體制改革導航定向。從1月30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到6月5日召開的第十三次會議,每次會議都審議事關司法改革的文件,一批關乎法治建設全局的改革方案相繼通過:
——為司法改革制定時間表、路線圖。《關于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的實施方案》明確了各項改革任務的政策取向、責任分工、時間進度、成果要求,確保改革任務相互協(xié)調、改革進程前后銜接、改革成果彼此配套。
——豎起防止干預司法的“防火墻”。《關于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guī)定》為領導干部干預司法劃出“紅線”,為司法機關排除干擾劃出“隔離帶”。
——讓人民群眾“告狀有門”?!蛾P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記制改革的意見》要求,變立案審查制為立案登記制,通過改進法院立案工作機制,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立案難”問題,保障當事人訴權。
——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改革試點方案》提出充分發(fā)揮檢察機關法律監(jiān)督職能作用,促進依法行政、嚴格執(zhí)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
——打造法律援助服務“民生工程”?!蛾P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見》指出,要把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緊緊圍繞人民群眾實際需要,積極提供優(yōu)質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務,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推進司法民主,促進司法公正?!度嗣衽銓弳T制度改革試點方案》《深化人民監(jiān)督員制度改革方案》進一步拓寬了人民群眾有序參與司法渠道,提升人民陪審員制度公信度和司法公信力,保障人民群眾對檢察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jiān)督權。
《關于完善國家統(tǒng)一法律職業(yè)資格制度的意見》《關于招錄人民法院法官助理、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助理的意見》《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接觸交往行為的若干規(guī)定》……一系列改革方案的出臺,直面司法體制改革的重點難點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訴訟制度及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陳衛(wèi)東認為:“此輪司法改革最大的亮點是黨中央親自部署,改革的每一個具體措施均由中央深改組批準實施,這既充分強調了改革的頂層設計,也足以說明此次改革是一個包含了全局性舉措的戰(zhàn)略任務,更是改革順利進行和獲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