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叫做“以情感人”。我記得小時候我們寫作文經(jīng)常會這么寫,人的心靈是一扇大門,能夠打開大門的鑰匙是什么呢?是情感??v觀中國歷史,有很多善于用情的人,比如說劉備。都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就是因為他善于用感情,我們的主人公曾國藩也是個用情高手。我們知道湘軍可以說是久經(jīng)挫折,屢戰(zhàn)屢敗,但是卻久經(jīng)挫折而不散,為什么呢?曾國藩說,我們的部隊里面有一種牢固的感情紐帶,湘軍之中有父子家人之情,我們就像父親和兒子一樣,像兄弟一樣,所以你想想父親和兒子是什么樣的感情,兄弟是什么樣的感情,那是容易輕易給破壞的嗎?是不容易的。
還是舉兩個例子來說明,第一個例子叫做曾國藩與塔齊布的例子。有一次塔齊布去講九江,打了好長時間也沒有打下來,結(jié)果塔齊布是又氣又急吐血而死。塔齊布的老家在北京,他有一個老母親年事已高,還有兩個弟弟工作不太穩(wěn)定,塔齊布犧牲之后,曾國藩第一個事先是到塔齊布所在的九江大營給他主持了一次隆重的葬禮,在葬禮上抱著塔齊布的棺材痛苦不止,敘述哥倆往日的種種恩情,同時對塔齊布的老母親給他籌措了一筆錢幫助他過日子,然后對塔齊布兩個弟弟的工作做了一些安排。所以你看看如果您是曾國藩的下屬,您看他這樣對待塔齊布,您是不是覺得心里特別溫暖。
再有一個我覺得很重要的叫做“以利益以事業(yè)吸引人”。“天下熙攘皆為利往”。曾國藩雖然總是要求自己不要太重名和利,也時常教育自己的下屬不要太重名和利,但是他知道大家出來跟著他打仗,實際上很多時候還是為了名和利,所以他說凡是勇于做事的人都是因為心中有大的欲望,為什么知道打仗都要死人還跟著我,就因為他們心里面有欲望,所以鑒于此曾國藩給自己將領(lǐng)給自己士兵的工資是很高的,以此來吸引人才。比如他的營官每月白銀是200兩,工資加上辦公經(jīng)費,但是分統(tǒng)和統(tǒng)領(lǐng)人數(shù)如果能帶兵達到3000人的,每月350兩,5000人以上的每個月520兩,萬人以上每個月650兩,那大家可以猜測一下曾國藩作為一個朝廷的二品大員,每年的工資加上養(yǎng)連銀子,一共收入有多少,正常的收入,應該是1萬左右,所以你看二品大員每年的收入才1萬左右,而他的將領(lǐng)如果能夠達到帶一萬人的隊伍,每個月650兩,那全年就7000多兩,這個收入已經(jīng)很高了。
而且曾國藩的部隊到后期還有一些不成文的規(guī)定,如果打勝仗了那這些收繳過來的戰(zhàn)利品,將領(lǐng)可以收歸私囊。曾國藩手下有一員將領(lǐng)叫做郭松林,他就說我打完太平天國自己有400萬的家產(chǎn),曾國藩的弟弟曾國全打完太平天國之后據(jù)說把天津皇宮里面的好寶貝裝了20多船偷偷運回他老家,而且這個曾國全買了萬畝糧田,開了多家當鋪。就連曾國藩手下一個最廉潔的將領(lǐng)叫做彭玉麟,他也承認打完太平天國之后自己有60萬的家產(chǎn)。
所以跟著曾國藩絕對是高工資高收入的,同時對于士兵也要給高工資,畢竟在前線打仗還是這些當兵的,曾國藩每個月給士兵的工資是4兩5,這相當于一個什么水平?曾國藩做過調(diào)查研究,說我們湖南當?shù)剡@些農(nóng)民每年就是再省吃儉用,再節(jié)儉,一年能攢的銀子頂多頂多十兩了,但是現(xiàn)在我每個月給4兩5,全年的收入就50多兩,可比在家種地強多了,而且他的收入水平比綠營的收入也是高的,綠營這些當兵的如果是在戰(zhàn)爭期間工資足額發(fā)放的話,工資也是4兩5,可是不打仗的時候沒有這么多,而且清政府還經(jīng)常拖欠軍費,所以這樣相比曾國藩的士兵工資也是高的,本來曾國藩還想給他再高一些,但是礙于清政府所以每個月也給4兩5,而且這些當兵的也是如此,如果你打了勝仗收繳過來了好寶貝,你也可以悄悄運回家去。
那大家可能有疑問了,曾國藩是以在籍侍郎的身份出來帶兵,手中是無錢無權(quán),他上哪兒去籌這么多錢來給將領(lǐng)給士兵發(fā)工資呢? 曾國藩籌餉基本上是三個來源,第一個叫做勸捐。我先搞搞調(diào)查研究,看看長沙周邊這些有錢的商人把你們請過來,請你們吃飯,你按照你資產(chǎn)的比例相應地給我捐點錢,不捐我不讓你走,這個叫做勸捐。再一個叫做設(shè)卡收稅。你挑了那么多貨物我給你估個價,相應收點錢,設(shè)卡收費。再有一個就是地方支持。朝廷不管,比如說曾國藩在江西,江西每年給你提供一部分的糧響,當然這部分糧響有的可能非常愿意給,有的不愿意給,很多時候還得靠自己去籌,但是在發(fā)餉的過程當中也是技術(shù)要求的,比如說給士兵每個月不是4兩5嗎,我不都發(fā),發(fā)個50%到60%,剩下那一部分過幾個月再發(fā),為什么呢?曾國藩說如果都發(fā)給你們,你們這幫壞小子沒事的時候容易干壞事,再有我給你們發(fā)點實物工資,緩解一下現(xiàn)金流。再后來都知道到湘軍來當兵有高工資高收入,交點保證金,保證你遵規(guī)守制不犯錯誤,而且如果打仗的時候私自逃跑了,那我拖欠你的軍餉是一毛沒有的,但是如果是打了勝仗了想復員回家了,那我把你的保證金你的這些拖欠的工資都給你,讓你回家過好日子,這是他的利益高工資高。
但是同時,實際上很多人除了想掙高工資之外,還想在事業(yè)上有發(fā)展,在政治上有前途,曾國藩最開始的時候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光注意給高工資了,所以后來有不少人離開他。曾國藩這個人很注意個人反思,他就想為什么這些人離開我?是不是我的修養(yǎng)不行?他手下一個謀士叫做趙烈文就給他總結(jié),說閣下愛賢好士,這是天下人所都知道的??墒菫槭裁从泻芏嗳诉€是離開您了呢?以前的就不必說了,就說最近一段時間相繼離開的那些人,是他們有負于閣下呢?還是閣下以為他們沒有用而放棄了他們呢?都不是。來投奔您的人,除了少數(shù)以天下為己任的人,大部分是為求利而來的。假如得不到發(fā)展的機會,那么他們將會銷聲匿跡,又怎么會肯來為我所用呢?所以明智的用人者,一定要滿足人才的欲望,這樣人才才會認為得到了賞識自己的人,才會竭盡才力來報答您。這樣,才能合眾人之私,而成一人之公,完成您所從事的事業(yè)。
什么意思呢?您的成功不是您一個人的成功,是團隊的成功,所以您得滿足人才的欲望,有的人可能更多的看重錢,但是有的人更多是看重職務的升遷,仕途的發(fā)展,所以還得通過這個來吸引人。聽了趙烈文的話之后,每打一次勝仗,曾國藩就保舉一些人,讓他們有官可做,所以最后統(tǒng)計從曾國藩手下走出了三品以上的大員50多個,三品以下不計其數(shù),這叫以事業(yè)吸引人,你跟著我干,將來職業(yè)發(fā)展空間非常好,這叫做曾國藩的留人,我們就講到這。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