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民主集中制”提出到確立的簡單過程。列寧十分強調集中,但全面考察他的治黨思想,也有其民主的思想遺產。概而述之:
(1)黨的代表大會是全黨的最高權力機關,應每年舉行之;
(2)黨的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中央委員會是大會的執(zhí)行機關,必須向代表大會報告工作;
(3)在黨內設立與中央委員會相并行的監(jiān)督機構,對中央委員會的工作實行監(jiān)督(地方類推);
(4)黨的代表大會代表經(jīng)黨員民主選舉產生,黨的中央和地方機關的領導人經(jīng)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并可以撤換;
(5)黨的代表大會和各級機關黨委實行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當少數(shù)的意見遭到否決后,少數(shù)者必須執(zhí)行組織決定,但在思想上仍可保留并宣傳自己的主張;
(6)黨員在黨內有發(fā)表自己意見的自由。
列寧在世時是努力實現(xiàn)上述思想的。不過,列寧治黨思想的雙重性,以及由于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使他更多地強調集中,為斯大林日后通向個人專制留了一條門徑。斯大林主政后,為強化個人集權,急劇地扼制黨內民主,通過消滅所謂“反對派”使民主化為烏有,使民主的集中制蛻變?yōu)闃O端的集中制、恐怖的集中制。這是一個非常沉痛的歷史教訓。
3.民主集中制的豐富和發(fā)展階段
這個階段主要是由中國共產黨人來完成的。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把民主集中制確定為黨的組織原則和制度。陳獨秀在提交給中共一大討論的黨綱中就明確提出,“共產黨應該是民主集權制”。這里的“民主集權制”,即是指民主集中制。
中國共產黨把民主集中制作為一種組織制度是從1927年6月1日政治局會議開始的。這次會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修正章程決議案》第十二條規(guī)定:“黨支部的指導原則為民主集中制。”1928年7月,六大通過的章程對民主集中制的規(guī)定略為詳細些。第七條規(guī)定:“中國共產黨與共產國際的其他支部一樣,其組織原則為民主集中制。”
1929年12月,毛澤東在古田會議的決議中指出,應當“厲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生活”,并批判了極端民主化的思想和非組織的觀點,還規(guī)定在軍隊內建立士兵委員會,以充分地發(fā)揚軍隊內的民主。決議還指出,要大力開展黨內批評以及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等原則,這就初步明確了民主和集中的辯證關系。
1938年10月召開的中央六屆六中全會上,毛主席在《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zhàn)爭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要嚴格黨的紀律,要堅持個人服從組織,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全黨積極性的高度發(fā)揮,有賴于黨內生活的民主化。”這個就是“四個服從”最早的由來。
1940年,毛澤東在闡述“新民主主義政治”時就明確提出,未來的新民主主義國家的“國體——各革命階級聯(lián)合專政。政體——民主集中制。”
到了1945年的中共七大,七大黨章在第二章“黨的組織機構”中,專門寫了一條:“黨的組織機構,是按民主集中制建設起來的。民主的集中制,即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在集中領導下的民主”,并提出四個基本條件:“(1)黨的各級領導機關由選舉制產生;(2)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向選舉自己的黨組織做報告;(3)黨員個人服從所屬黨的組織,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部分組織統(tǒng)一服從中央;(4)嚴格地遵守黨紀和無條件地遵守決議。”
1948年9月,毛澤東在《關于健全黨委制》一文指出,“黨委制是保證集體領導、防止個人包辦的黨的重要制度。”文章還強調要堅持集體領導和個人負責相結合。
1949年3月,毛澤東在《黨委會的工作方法》里具體闡述了書記、委員以及下級領導之間的職能分工問題。新中國成立以后,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集中制的認識也就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1956年召開的八大,對民主集中制做出了新的闡釋。中共八大在黨章總綱中規(guī)定,“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這就是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導下的民主。黨必須采取有效的辦法發(fā)揚黨內民主,鼓勵一切黨員、黨的基層組織和地方組織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加強上下級之間的生動活潑的聯(lián)系。”這個規(guī)定與七大黨章把民主集中制完全側重于集中制,側重于集中和紀律方面已有所不同,它首先把民主集中制側重于民主方面和民主制,并且把七大黨章中“集中領導下的民主”,改成為“集中指導下的民主”,從而把集中與民主之間由領導關系變?yōu)橹笇шP系,這個論述一直沿用到現(xiàn)在。
黨的八大還把民主集中制原則,分為民主原則和集中原則兩種,全面解釋了民主和集中的含義及相互關系。在第二章“黨的組織機構和組織制度”中,又具體規(guī)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六個基本條件:“(1)黨的各級領導機關都由選舉產生;(2)黨的最高領導機關是全國代表大會,在地方范圍內是地方各級代表大會。全國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代表大會選舉中央委員會和地方各級委員會,這些委員會向代表大會負責并且報告工作;(3)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必須經(jīng)常聽取下級組織和黨員群眾的意見,研究他們的經(jīng)驗,及時地解決他們的問題;(4)黨的下級組織必須定期向上級組織報告工作。下級組織的工作中應當由上級組織決定的問題,必須及時向上級請求指示;(5)黨的各級組織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負責相結合的原則,任何重大問題都由集體決定,同時使個人充分發(fā)揮應有的作用;(6)黨的決議必須無條件地執(zhí)行,黨員個人必須服從黨的組織,少數(shù)必須服從多數(shù),下級組織必須服從上級組織,全國的各個組織必須統(tǒng)一服從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