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籠子不僅要密實,而且要通上高壓電,以監(jiān)督制度的執(zhí)行
每個工作崗位都應有相應的職權、責任和義務,并應在法律制度體系內運行,不應變成私有的個人的權力。應明確職權責任義務,權力的配置、上下級關系、同級關系等相互之間應該分權,應該相互制約,但相互之間又應該有協(xié)調,不是無邊界的行使權力?,F在腐敗不斷就是因為權力不受制約,而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實際上都是在講權力的制約和協(xié)調機制。目前對于權力的授予、運行和制衡都不明顯,一些地區(qū)的一把手基本上號令一切,相當于是土皇帝。比如重慶的薄熙來、南京的季建業(yè),行事已經完全不合乎人情事理,就是因為其權力不受制約。
公權,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資源。它的實際運作由于有賴于具有強烈私欲的具體個人,因而極有可能成為某些擁有這種權力的人獲取私利的工具,是故有將其裝入籠子加以約束的必要。有效約束領導干部權力的制度籠子,除了編織主體應當由無職無權的普通民眾充當之外,其所使用的材料(即單個具體制度)必須質優(yōu)、各種材料之間的對接必須嚴密結實,編織的步驟與方法也要符合嚴謹、規(guī)范、有序等科學要求。
制度的價值只有通過制度的執(zhí)行才能最終得以體現,不能執(zhí)行的制度不能在任何意義上推進反腐倡廉建設。也就是說,制度這個籠子不僅要密實,而且要通上高壓電,這個高壓電就是對制度執(zhí)行的強制和監(jiān)督,使任何試圖突破制度這個籠子的行為都受到嚴厲懲罰。
同時,要根據社情、民情的變化,不斷查漏補缺、修繕鞏固,注重“無例外”、“零容忍”,強調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有效控制權力異化的風險。要限制不當用權、強化正當用權、推動高效用權,堅決杜絕“長官意志”,以及以權代法、以權壓法等現象的發(fā)生,確保權力始終在軌運行,制度的籠子才能管用有效。
(作者: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教授)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