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經濟轉型帶來的我國經濟結構的變化
(一)三大需求趨向協(xié)調拉動?,F(xiàn)在,我國出口貢獻,抵消了進口以后,通常為負或0,相對比較穩(wěn)定;投資和消費兩大內需,消費貢獻大于投資。2014年,我國消費的貢獻是3.8%,投資的貢獻是3.6%,這是從增長率的拉動上來說。政府工作報告講,我國消費貢獻占整個GDP的比重是51.2%,比2014年增加4個點。就是說,消費對我國經濟增長拉動的作用日益明顯。消費和投資,這兩個內需的關系,比較協(xié)調了。這符合十七大就提出的方向,由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轉向投資、消費、出口協(xié)調拉動。
(二)服務業(yè)活躍。如前所述,我國經濟增長連續(xù)三年低于8%,就業(yè)連續(xù)三年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是增加的,而且連續(xù)兩年,我們調高了就業(yè)增加預期目標,在此基礎上,還實現(xiàn)了超出300萬到400萬的就業(yè),哪兒來的就業(yè)容納能力?就是第三產業(yè)的發(fā)展。
我國第三產業(yè)采購經理人指數(shù)PMI,十多年來持續(xù)高于制造業(yè)。2014年連續(xù)七個月,制造業(yè)PMI下滑;服務業(yè)相對穩(wěn)定,甚至還有小幅度反彈??上驳氖牵覈諛I(yè)增加值比重,連續(xù)兩年超過第二產業(yè),2014年達到48%,提前一年超過“十二五”規(guī)劃的預期目標。如果我國就業(yè)比重和增加值比重都超過50%,將是一個歷史性變化,即從第二產業(yè)拉動的落后工業(yè)農業(yè)國,變成了以第三產業(yè)為主拉動經濟增長的國家,真正進入現(xiàn)代化的產業(yè)結構。這種轉型,在年度中看不出來,但若把它放在中期或長期背景下看,我國的轉型正在發(fā)生一場靜悄悄的革命。
(三)國際收支狀況持續(xù)改善。衡量一國財政健康狀況的指標,主要有三項:一是貿易順差率,貿易順差占GDP比重;二是赤字率,赤字占GDP比重;三是債務率,債務占GDP比重。
我國貿易順差占GDP的比重連續(xù)四年低于3%,這在歐盟看來,是國家財政狀況健康的指標之一。2007年,我國貿易順差占GDP比重高達10%以上,西方攻擊我國的增長模式是出口導向,出口拉動。2008年,爆發(fā)全球金融危機的時候,西方輿論認為:美國過分依賴消費,不儲蓄、不投資;中國過分依賴投資,過分依賴投資又是因為過分依賴出口導致的。中國壓低人民幣幣值,鼓勵出口,那美國就不儲蓄,不投資,它買中國的國債,廉價地引進中國的投資,然后廉價地買中國的消費品,導致美國老百姓過度消費。這樣,由美國導致的全球金融危機,就演繹成了由我國依賴出口導致的經濟不平衡的一面倒的論調。
其實,我國的問題并不是依賴出口或者是依賴投資,而是我們的投資和GDP增速都快于消費增長。換言之,我國消費增長慢于自己的投資增長,也慢于GDP增長。但是,1980年以來,我國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扣除物價上漲因素,是全世界增長最快的,在8%以上;全世界是3%;發(fā)達國家是2%。怎么能說是我國消費不足呢?!我們的問題是,我國的出口結構失衡,出口過于低端,依賴高耗能、高耗資源、高排放這樣一種粗放的增長模式,只掙點很可憐的加工費。
我國的一般貿易出口大量的是逆差。前些年,加工貿易順差決定了我國出口的順差。所以說,轉型首要的是加工貿易轉型,要使我國的加工貿易變成獨立法人,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競爭力、品牌、營銷網絡,這樣才能夠解決我國出口低端的問題。據測算,我國出口增加值增長一塊錢,拉動我國國內GDP是三毛錢,拉動國外GDP是七毛錢,為什么?就是因為我國的出口結構太低端了。在這種低端出口的情形下,美國逼我們人民幣升值40%。道德上,我們處于被審判的地位;經濟上,我們被人盤剝那么多層;生態(tài)上,我國國內污染得這么嚴重。
可是,我們不依賴出口,行嗎?有那么多農民要轉到非農產業(yè)和城市來,不進入勞動密集型產業(yè)還能去哪里;中西部大量資源密集省份、勞動密集省份,不往勞動密集的出口導向產業(yè)上來,怎么實現(xiàn)非農化、城鎮(zhèn)化。我們需要慢慢地來調。現(xiàn)在,我國貿易順差已經降到合理水平了,2.8%到2.6%之間。由此,國際貨幣基金說,中國人民幣幣值不再是嚴重低估,是溫和低估。有西方學者更客觀地說,人民幣幣值現(xiàn)在達到了合理均衡水平。
(四)經濟增長質量有所提高。2014年,我國生產能耗強度下降了4.8%,是近幾年下降幅度最大的,原定目標大概是3%左右。我國東部轉型非常明顯,高技術、新興產業(yè)和民間投資相當活躍。在一段時間內,東部地區(qū)的采購經理人指數(shù)高于中西部。就是說,盡管東部增長速度在放慢,但整個經濟結構的調整,帶來了新活力,主要表現(xiàn)在高技術產業(yè)、新興產業(yè)、民間資本,民間投資非?;钴S。增長速度放慢,沒有關系,在經濟增速放慢的時候,才會有重組。
在浙江義烏,我遇見一位做化纖運動緊身內衣的民營企業(yè)家。一家生產同類產品的德國企業(yè)要拿自己的全部設備與他合資,他拒絕了。他說,你那套設備,我全都有,甚至比你的還高級。要合資,我要你的技術管理人才、營銷網絡。他跟我說,現(xiàn)在面臨的市場就是一個過度競爭的市場,那種具有核心競爭力,擁有獨立品牌、核心競爭技術,國外拿最好的設備想與之合資的企業(yè)沒有幾家,到處充斥著低端企業(yè)。而這些低端企業(yè)只有在經濟低速度運行的時候,才會被淘汰。結果每次經濟一到低速度,在GDP恐慌、速度崇拜中,我們就趕緊刺激經濟,力求保8%??偨Y之前的經驗教訓,在經濟結構轉型中,千萬不可速度一放慢,就急著去刺激。
三、我國經濟轉型所面臨的挑戰(zhàn)
(一)經濟轉型面臨的六大挑戰(zhàn)。歸結起來看,我國經濟面臨的挑戰(zhàn):一是短期、中長期下行壓力疊加在一起;二是綜合成本上升,實際利潤過低,創(chuàng)新動力不足;三是部分產能過剩,市場需求不振,上下游產業(yè)鏈總體上都受到影響,有15個過剩產能行業(yè),當然,所影響的不止15個;四是結構性矛盾突出,這是個很突出的問題;五是原來高速度帶來高效益的情況改變了,速度型效益縮水,速度下降一個點,效益指標下降三到四個點,財政金融風險會暴露;六是資源環(huán)境形勢嚴峻。這里,我著重談談經濟運行的短期和中長期下行壓力疊加在一起這方面的挑戰(zhàn)。
“十二五”以前,我國經濟短期有波動,但整個中長期是屬于上升階段,我國經濟一直是比較快速上升的;到“十二五”期間,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慢了,仍然在8%以上;“十三五”期間又降到7%左右。那時候,我國經濟短期下行沒有關系,因為整個中長期上升的態(tài)勢很猛,可以抵消下行壓力。但是,現(xiàn)在我們的短期下行和中長期下行壓力疊加了,這是一個最大的挑戰(zhàn),一切挑戰(zhàn)都來源于此。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