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反腐力度不減、尺度不松。伴隨著又一批違法亂紀官員落馬,眾口稱贊的輿論場里,卻再次傳出弦外之音。有人說:當前反腐雖然迎合民意,卻造成了干部群體人心不穩(wěn),“官心大亂”也是要出岔子的。危言聳聽,其實不過是老調(diào)重彈。
早在十年前,“當官高風險論”就已經(jīng)開始流傳。當時的背景是中央推行行政問責制,有人就在媒體上刊文稱:“做官不比做礦工風險高,但與做礦工風險不相上下”。自此以后,在某些人的話語體系里,當官與高危職業(yè)便掛起了鉤。一些官員逢人就說自己是弱勢群體??偨Y(jié)此類論調(diào)背后的潛臺詞,無非就是:黨內(nèi)監(jiān)督、法制監(jiān)督、輿論監(jiān)督、群眾監(jiān)督讓一些人感到吃不消了。不得不承認,有這樣一種聲音作祟,對干部作風建設(shè)起了很糟糕的消極作用。既然是“高風險”,當然要追求高回報,大概也就成了一些貪官共通的潛意識。近年來抓出的大小“老虎”們,不乏持有這種心態(tài)者。
當下反腐已經(jīng)進入“新常態(tài)”,反“反腐”的修辭學也在花樣翻新。一些貪官痛訴“官場險惡”,或者告誡子女“千萬不要從政”。似乎貪贓枉法都得怪當初入錯行、選錯路,腐敗的原因在權(quán)力本身,而不是自己沒有管住自己。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所謂“官心大亂”,也不過是當官高危論、官場險惡論的又一變種,甚至可以說是變本加厲,暗藏要挾。一種意思是,人心亂了,這個隊伍還怎么帶?另一層含義是,反腐反到這個階段,已經(jīng)人人自危了,還能反得下去嗎?字里話外,連消帶打,就是要動搖反腐決心、干擾既有部署。
從政環(huán)境是否險惡?當官有沒有風險?人心是不是大亂?自有公論。貪官陳超賢在獄中倒是說了句老實話:“以我今天切膚之痛的體會來說,所謂當官高風險,那都是自找的。”對黨的干部來說,反腐不是風險,腐敗才是風險;制度不是危機,違規(guī)才是危機。如果說,反腐真的讓一些人“心亂”,那么這些人恐怕多多少少也不是那么干凈。杯弓蛇影者,根子還在自己身上。
整頓吏治,猶如一場自我革命,“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圍繞著領(lǐng)導干部這個“關(guān)鍵少數(shù)”,一場人心爭奪戰(zhàn)還會更加白熱化。在這個過程中,不能只看到一些人的心亂,更要看到廣大干部群眾的心定。剔除干部隊伍中的一部分害群之馬,讓人們對深化改革更有信心、更加擁護,只要算清這筆賬,就能看明白“官心大亂”是個徹底的偽命題。
“開弓沒有回頭箭,黨心民心是方向,得民心者得天下。”當前和將來,各種反“反腐”的論調(diào)越是蠱惑人心,越是證明反腐工作的復(fù)雜性、艱巨性和必要性。隨著“老虎蒼蠅”一起打、扎緊制度反腐的籬笆,始終堅持“零容忍”的態(tài)度不變、猛藥去疴的決心不減、嚴懲腐敗的尺度不松,再多的詭辯、悖論,終將不攻自破、貽笑世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