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黨歷來重視戰(zhàn)略目標的確立,是最低綱領與最高綱領的統(tǒng)一論者。最高綱領是我們黨的崇高理想和最終奮斗目標,以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制度為最終奮斗目標的共產黨人,始終堅持自己的最高綱領,并作為自己的精神支柱。共產黨人在為實現最高綱領而英勇奮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都要腳踏實地,為完成黨在不同歷史階段的最低綱領而進行艱苦扎實的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為最高綱領而奮斗的階段性目標。
眾所周知,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借用中國古代的“小康”概念來表示中國社會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關鍵階段,并逐步形成了“三步走”的現代化戰(zhàn)略:第一步是從1980年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是從 1990年到 2000年,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則是從21世紀初到世紀中葉,使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經過不懈努力,“三步走”戰(zhàn)略的前兩步已經如期實現。黨的十八大根據新的實際,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小康”這一歷史概念也不斷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從“人民生活達到小康”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體現了我們黨對小康社會認識的不斷深化過程。小康社會建設的目標也從經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擴展為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等各個領域在內的整體發(fā)展目標,使小康社會真正成為一個完整的社會發(fā)展階段。這一目標的實現,就會使發(fā)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幾億人口,就會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基礎。目標已經確立,就應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發(fā)揚釘釘子精神,不折騰、不反復,切實把工作落到實處,穩(wěn)扎穩(wěn)打向前走,不斷積小勝為大勝。
戰(zhàn)略目標鼓舞人心,實現目標需要協(xié)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動力和必然需求。中國改革經過30年,已經進入深水區(qū),容易的改革已經完成,剩下的都是攻堅戰(zhàn)與啃骨頭。有的牽涉復雜的部門利益,有的在思想認識上難以統(tǒng)一,有的會觸動既得利益者,所以要多措并舉、多方面配合,只有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辦法推進改革,才能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zhàn)略目標。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可靠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依法治國提出了更高要求。“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法治是治國安邦的基石,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依法治國是解決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構建系統(tǒng)完備、科學規(guī)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行各業(yè)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才能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順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zhàn)略目標。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從嚴治黨才能更好堅持黨的領導。在我們國家,法律是對全體公民的要求,黨內法規(guī)制度是對全體黨員的要求,而且很多地方比法律的要求更嚴格。我們黨是先鋒隊,對黨員的要求應該更嚴。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努力形成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黨內法規(guī)制度的相銜接、相互促進、相互保障的格局。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