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獨立個性解放的女俠
在中國長期封建專制統(tǒng)治下,舊禮教舊道德,壓抑了人的個性發(fā)展,人們的一切言行均束縛在既有的封建統(tǒng)治秩序和傳統(tǒng)禮制規(guī)范內(nèi),不能越雷池一步。廣大人群受到奴役,缺乏獨立的人格,而是依附于封建統(tǒng)治者(最高者為皇帝)腳下。男性尚且如此,婦女則更須遵守“三從四德”,受壓制受束縛更甚于男性,遭受許多非人性的戕害。秋瑾所處的地位也不例外。在她成長的過程中,也有過痛苦的遭遇。例如,幼時她也曾被迫纏足,她的婚姻也是由父母包辦的。她心志高遠,關(guān)注國家民族的命運,能詩擅文,與“無信無義”的紈绔子弟的丈夫在心性、志向、情趣、作風方面均不相投,最后發(fā)生了離異的悲劇。
但是,秋瑾讀書明理,喜好歷史,欽慕古代俠義之士,自幼即有獨立思考、自由馳騁的脾性。6歲時,家人要她纏足時,她曾以父兄均不纏足為由,哭著拒纏。她追求獨立特行的生活,在新思潮的鼓舞下,更加自覺追求人格獨立和個性解放。
她不安于婦女受歧視受壓迫的地位,她呼吁男女平等,投身于女權(quán)運動。她并身體力行,維護女權(quán),從自己的生活開始。她呼喊:“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她身為女性,但要同男子一樣做事、生活。她自己取名“競雄”。她追求女性的生活自由,不惜與志趣性格對立的丈夫離異,實踐了她的女權(quán)革命,“革命當自家庭始”的主張。關(guān)于提倡女學,實現(xiàn)男女平等等激烈主張,她的摯友吳芝瑛女士常勸誡她說:“妹言駭人聽聞,宜慎之。”而秋瑾的回答是:“姊勿怪,吾所持宗旨如此。異日女學大興,必能達吾目的。其在數(shù)十年后乎?然吾不有倡之,誰與賡續(xù)也?”其卓有遠見,敢為天下先,勇往直前的氣概和膽略,充分體現(xiàn)了她的人格獨立、個性解放的精神。
阻礙人格獨立解放的思想習性,是奴才心性。秋瑾強烈批判傳統(tǒng)的甘當奴才的思想心理。她深感,長期的封建統(tǒng)治,扭曲了人的自然天性,培養(yǎng)了奴性,甘當順民,或輕生而亡。其《寶劍篇》詩中云:“女辱咸自殺,男甘作順民。”其所作《寶刀歌》中感嘆:“我欲只手援祖國,奴種流傳遍禹域。心死人人柰爾何,援筆作此寶刀歌。”前引她另一首詩中寫道:“高撞自由鐘,樹起獨立旗,革除奴隸性,抖擻英雄姿。”
秋瑾志向高遠,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平庸心理,她具有英雄主義氣概。“俗子胸懷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她自覺地追求高尚的情操,砥礪自己的性格,志在濟世救民:“人生處世,當匡濟艱危,以吐抱負,寧能米鹽瑣屑終其身乎?”秋瑾追求人格獨立個性解放,充滿英雄豪氣,她不是為個人逞能,或追逐個人名利,而是為了挽救祖國的沉淪,英勇奮斗。她在詩中寫道:“祖國沉淪感不禁,閑來海外覓知音。金甌已缺終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
秋瑾英雄主義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形式,就是她的俠義之氣,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急功好義,扶危濟貧。她一生中這樣的事情做得很多。她將為赴日留學賣首飾所得之款,用于救援因戊戌維新而獲罪的王照出獄(她與王照素不相識),但卻關(guān)照不要讓王照知道是她救援的。她“節(jié)己費以助人學”。在日本實踐女學校遇湘籍女生蔡競因資用乏絕輟學,她攜其回國,邀寓其家中。在吳興(湖州)潯溪學校遇孤苦女生吳珉,挈入山陰家中居住生活。在日本留學時,她照拂徐錫麟的妻子王振漢。她自號“鑒湖女俠”,其名不虛。吳芝瑛回憶秋瑾的性格表現(xiàn):“生平豪縱尚氣,有口辯,每稠座,論議風發(fā),不可一世。”
秋瑾并非蔑視一切道德軌范,而是遵循傳統(tǒng)美德的。徐自華(寄塵)回憶說:“跡其(秋瑾)行事,不拘小節(jié),放縱自豪,喜酒善劍,若不可繩以理法。然其本衷,殊甚端謹。在稠人廣座,議論鋒發(fā),志節(jié)矯然,人輒畏重之,無有敢一毫犯其詞色者。雖愛自由,而范圍道德,固始終未嘗或逾者也。徒以鋒棱未斂,畏忌者半。”
秋瑾作為一個女性,慷慨瀟灑,如同男子。留學日本時,她“居恒衣和服,不事修飾,慷慨瀟灑,絕無脂粉習氣。”她具有獨立的人格和鮮明的個性,并非孤傲怪異。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與她志趣相投者,與她交往,都能結(jié)下深摯的情誼。男性如徐錫麟,與她交誼深厚。其女友吳芝瑛、徐寄塵、徐小淑等與她友情深篤,對她評價甚高。徐寄塵有詩贊曰:“其志須眉咸莫及,此才巾幗見尤難……多少蛾眉雌伏久,仗君收復自由權(quán)。萍蹤歡聚忽逢君,所見居然勝所聞。崇嘏奇才原易服,木蘭壯志可從軍。光明女界開生面,組織平權(quán)好合群。”徐小淑有贊惜秋瑾的詩句:“隱娘俠氣原仙客,良玉英風豈女兒?為憤時艱誰擊楫?高歌慷慨不勝悲。”
(作者:曾景忠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領(lǐng)導決策參考專家委員會副主席)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