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2012年11月6日晚,奧巴馬先生再一次被當選為美國總統(tǒng)的那一刻,我在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的大廳里,跟同學們一起觀看大屏幕,跟蹤美國總統(tǒng)選舉的現(xiàn) 場。除了美國當?shù)氐膶W生,住在附近的波士頓市民之外,至少三分之一左右的觀眾是外國人,包括我本人在內。奧巴馬陣營表現(xiàn)得很漂亮,可稱為“大勝”,奧巴馬 總統(tǒng)確定連任的那一刻,大家都統(tǒng)一節(jié)奏大喊“USA!USA!USA!”,我也不知不覺地“被”卷入其中。美國人和外國人都為奧巴馬的連任感到興奮,超越 國籍、種族、性別、年齡、背景等為美國加油。政治原來是有活力的,那一刻,我才第一次體會到美國作為移民社會走出過去,走到今天,走向未來的根本理由。
在此之前,我也到投票現(xiàn)場觀察波士頓居民是如何參與政治的。早晨8時,街上到處都能看到“VOTE”這一名副其實的政治宣傳口號,有許多高個子的男人舉 著牌子呼吁支持某某,向某某投你的一票等。我在劍橋區(qū)和波士頓區(qū)逛了三個投票現(xiàn)場,排著很長的隊,不少人應該是上班之前抽空過來投票的。她們的表情很認 真,很嚴肅,我靠近寒冷的天氣下排隊中的選民,主動表示自己是一個日本人,來了解美國投票現(xiàn)場是什么樣子的,聊聊天。她們給我解釋“投票很重要”,“今日 將稱為美國政治史上重要的一天”,“奧巴馬是美國人的希望”,“我特別高興能夠來投票”等,沒有什么格言,選民們想得也比較簡單,但從她們的表情和氣息, 我確實能夠感覺到她們做選民的自覺、做公民的歡樂、以及做國民的自豪。她們許多人是抱著“我的一票將改變美國的歷史和未來”的立場來到投票現(xiàn)場的。
游走于在美國社會的過程讓我發(fā)現(xiàn),在這里,政治是生活化了的碎片。居民只要發(fā)現(xiàn)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受害了什么,馬上把想法轉換成行動,集會也好,游行 也罷,自下而上地組織活動向社會傳達自己的聲音。媒體,以及決策者也密切關心這些草根聲音,投票則是其中最為規(guī)范化了的程序。只有政治歸生活,看得見,摸 得著,公民才會有自覺,歡樂,以及自豪感,并下決心參與社會變化的動態(tài)過程。對我這個日本人來說,28歲來到美國才第一次體會到政治的本質。
2013年1月,我在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海邊的古巴餐廳吃飯。給我服務的中年女性是從黎巴嫩移民過來的。我們聊了一會天之后,冒昧地問了下她,“你當時是怎 么移到這邊來的?”她想都沒想,把眼睛放大,說一句;“小伙子,怎么過來不重要。只要踏上美國的國土,你就是美國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