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的眼光看,21世紀上半葉中社會主義現代化總任務和戰(zhàn)略部署大體可分三步走:第一步,2030年,全面建設共同富裕社會(簡稱共富社會);第二步,到2040年,全面建成共同富裕社會;第三步,到2050年,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我們必須堅持,中國現代化本質上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全面發(fā)展現代化,具有四大最基本的因素,即現代化因素、社會主義因素、中國因素、綠色因素。應當看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總目標的實現路徑,就是要實現以人的現代化為中心的六位一體的現代化,到21世紀中葉,中國對人類發(fā)展將做出經濟、創(chuàng)新、綠色、文化和全球治理貢獻。
一、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zhàn)略設想
基于張培剛先生關于工業(yè)化的定義,[1]我們將現代化定義為:“全社會范圍,一系列現代要素以及組合方式連續(xù)發(fā)生的由低級到高級的突破性的變化或變革的過程。”因此,現代化是歷史的、發(fā)展的概念,它并沒有固定的模式或唯一的道路,更與西方化不相等同。任何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道路都不盡相同,中國的現代化道路必然獨樹一幟?,F代化是全社會的現代化,它包括經濟現代化、社會現代化、政治現代化、文化現代化、生態(tài)文明現代化五個方面,特別是人的現代化,包括城市與農村、不同地區(qū)、少數民族等在內的全體人民現代化?,F代化同時具有發(fā)展的階段性與質變性。就中國的發(fā)展歷程而言,從貧困到溫飽,從初步達到小康水平到最終建成小康社會,這是一種從量變到質變的積累?,F代化還是一種全方位的變革過程,這包括觀念、經濟、社會、文化等多方面的變革,本質上就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改革開放后,中國現代化的目標逐漸深化。黨先是提出“兩步走”戰(zhàn)略設想,后是提出“三步走”戰(zhàn)略設想。什么是2050年目標?1987年黨的十三大報告提出: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黨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布局逐漸擴展,從經濟建設為主,到黨的十七大提出“四位一體”總體布局,再到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tài)文明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這樣,21世紀上半葉(指2000—2050年)中國現代化總體布局基本形成。
中國的現代化總體布局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在不斷認識,反復實踐、探索、創(chuàng)新之后才形成完善的。從經濟現代化過渡到全面現代化,從物的現代化過渡到人的現代化。由此來看,中國的“五位一體”現代化超越了以經濟和物質現代化為標志的西方現代化。中國的現代化道路也為南方國家創(chuàng)新和實現現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經驗和參考。
二、到2050年中國的“三步走”
黨的十八大強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歷史時期可以分為“上半場”和“下半場”。20世紀后半葉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上半場”,我國先后經歷了兩個發(fā)展階段:一是絕對貧困階段,在極貧水平下,打基礎階段,即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二是經濟起飛的改革開放階段,先后經歷了溫飽階段和小康水平階段。進入21世紀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下半場”,先后經歷兩個階段:一是前20年的持續(xù)高增長(小康社會)階段,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即基本實現工業(yè)化目標;二是后30年的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共同富裕)階段,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如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采用什么樣的戰(zhàn)略部署和發(fā)展路徑?實現這個目標,必須經過長期的有步驟的分階段的努力奮斗。我國現代化的主題仍然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關鍵詞仍然是“全面”。這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間有繼承性、連續(xù)性和階段性。
社會主義現代化總任務和戰(zhàn)略部署大體可分三步走,形成了三個全面。
第一步,到2030年,全面建設共同富裕社會(簡稱共富社會)。誠如鄧小平所言“我們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根本目標是共同富裕”,2020年之后,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題就是全體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面建設共同富裕社會。經過改革開放50年的時間,實現這一目標時機成熟,條件具備。共同富裕并不等同于平均富裕。所謂富裕要求我國人均收入水平、人類發(fā)展水平、主要現代化指標達到世界中高收入國家前列;所謂共同富裕要求公共服務與社會保障覆蓋全體人口,地區(qū)、城鄉(xiāng)、收入差距持續(xù)縮小;所謂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求我國主要指標占世界比重居世界首位,成為世界上經濟、人力資源、創(chuàng)新、文化、綜合國力的多方位強國。
第二步,到2040年,全面建成共同富裕社會。高水平的富裕要求我國人均收入水平、人類發(fā)展水平、主要現代化指標接近或達到世界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全面建成共同富裕社會要求高水平的公共服務與社會保障覆蓋全體人口,地區(qū)、城鄉(xiāng)、收入差距持續(xù)縮小。中國將具有強大的綜合國力,在世界的地位更加凸顯。
第三步,到2050年,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共富社會、全面建成共富社會形成現代化發(fā)展的邏輯和階段。
之后,中國將進入社會主義中級階段,可能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為此可以考慮并提出第三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到改革開放100年時(2078年)建成高度發(fā)達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構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目標。
現在,最重要的是要著重謀劃第一步。根據黨的十九大報告的精神,謀劃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確立明確的發(fā)展目標,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創(chuàng)造良好的開局。
三、2050中國:人民為中心的全面現代化
在現代化因素方面,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現實目標是努力追上并趕超發(fā)達國家現代化水平,但更重要的是體現中國道路的道路特質、道路優(yōu)勢,在本質上它是一種超越、一種創(chuàng)新,它創(chuàng)造出完全不同于并優(yōu)越于傳統(tǒng)西方資本主義的現代化方式。
中國的現代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其本質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全面發(fā)展現代化。它具有現代化、社會主義、中國、綠色四大基本因素,成為共同作用、共同推動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
習近平同志“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思想包含五個方面內涵。其一,發(fā)展是為了人的自由和全面發(fā)展,這也是馬克思主義的目標。其二,現代化的本質是人民的現代化,物質現代化服務于人民現代化。其三,人民是發(fā)展的主體。其四,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是調動人民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其五,發(fā)展成果為全體人民所分享。這是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理論依據與思想之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四大基本因素:一是發(fā)達的現代化,擁有世界上所有的現代化因素;二是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具有優(yōu)越于資本主義、更加先進的社會主義因素,為全體人民所共建、共有、共享;三是中國特色,具有中國獨特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因素,為中華民族所共有、分享;四是中國生態(tài)文明的綠色現代化,“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tài)文明理念”,為當代人提供生態(tài)產品和服務,為后代人提供生態(tài)財富,為全球提供生態(tài)安全。
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本質上是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現代化,這是以《中國共產黨章程》為依據的。它包括個體、社會、國家與全球層面的現代化。從人的層面看,充分體現了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fā)展思想。從社會層面看,就是構建發(fā)達的共同富裕社會。從國家層面看,就是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全球層面看,就是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導者、踐行者、引領者。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