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守德 中國社會科學報記者 楊崇海/攝
“我退休了,但我越來越感覺到中國國際關系理論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我們不僅要關注地區(qū)研究、專題研究,而且要從實證研究中提煉理論,加強理論建設、理論教學、理論研究。”近日,在北京大學資深教授梁守德家中,他對記者感慨道。
剛剛過去的2014年,是中國國際關系學科建制50周年。五十載風雨兼程,中國國際關系學科從無到有,梁守德可謂名副其實的推動者、實踐者、見證者。如今,從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首任院長崗位卸任多年的他,仍然密切關注著中國國際戰(zhàn)略和外交政策的動向,心系中國特色國際關系理論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
探路者:參與中國國際關系學創(chuàng)建
梁守德1936年出生于湖北武漢。1963年,27歲的他從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專業(yè)研究生畢業(yè),被分配至北京大學,當即投入到中國第一批國際政治系的開建工作中。
梁守德說,1963—1964年,根據(jù)中央精神,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改為國際政治學系,復旦大學也開設國際政治學系。三所高校在改革開放后相繼建立國際關系學院,因此,1964年被視為中國國際關系學科建制元年,三所學院也被稱作中國國際關系學界的“三駕馬車”。
作為第一批國際關系學科的創(chuàng)建者與參與者之一,梁守德和其他學者一起,在艱苦的條件下,承擔起了教學與教材編纂等工作。特別是改革開放后,他先后主編、編著了《民族解放運動史》、《當代世界政治經(jīng)濟與國際關系概論》、《國際政治學概論》等教材,推動國際關系教學步入正軌。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