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軍事領域——中美關系的晴雨表。中美安全問題一直是中美關系的一個短版。在中美所有雙邊關系維度當中,中美軍事關系所能產生的積極作用其實是最有限的,因為中美兩國在軍事安全領域中主要還是對抗性的關系,至少分歧是非常明顯的。比如說在抵近偵察問題上,我國不可能接受,但是美國要推行??墒牵谌说乐髁x救援或是海外非戰(zhàn)爭的救災行動方面,包括反恐,中美兩國的確有合作。但是,這些共同點與中美關系在經濟、文化領域中的交流相比,其比重是比較小的。同時,也要看到,中美無論怎樣友好,總有一些領域是有分歧、有沖突的,而且在中美兩國并不打算掩飾這些沖突的情況下,中美雙方在軍事安全領域中的一些對峙和對抗恰恰是雙方所能想到的成本最低的領域。
中美兩國很清楚,雙方在軍事領域中對抗的程度是有限的,但是至少這一領域可以表達對對方不同意的觀點和立場。換言之,在安全領域,因為中美雙方能夠更加周密地管控,反而使得中美關系的損害被限制到了一個最小的程度,而中美兩國在經濟領域中的沖突可能就是直接對抗性的了??傊?,軍事安全領域對中美關系的影響的確不是最積極的一面,但也不是最具破壞性的一面。它是中美關系的一個晴雨表。
(二)經濟領域——中美關系的壓艙石。中美雙方沒有任何一方主張中美在經濟領域中應該不合作。但是,中美應該如何發(fā)展,或說中美的經濟關系應該是什么樣的?對于這一點,中美雙方是有不同看法的。這涉及到我國對美國出口,以及美元債務問題,這也是中美經濟關系的核心問題。
第一,中美經濟領域的博弈還會繼續(xù)下去。在我國來看,一方面,我國希望保持與美國密切的貿易合作,尤其是美國是我國一個非常主要的出口目的地;另一方面,我國希望能夠進入到美國的市場,從事對美國的直接投資,在美國本土開展我國的商業(yè)活動。這恰恰也是全球化的一個基本的模式。從美國的角度來說,美國仍然需要我國的商品,但美國對我國到美國本土進行投資的態(tài)度是有保留的。美國更希望,中國人把錢借給美國,然后,由美國決定如何使用這筆費用,并不是我國直接把錢投入到美國市場,按照我國的意愿去收購美國的企業(yè)。我國一直呼吁,美國對我國要實行公開和透明的態(tài)度,對我國的企業(yè)要有平等的精神,能夠接納我國企業(yè)的投資。但是,美國一直以各種各樣的理由,比如說國家安全、國企問題等限制我國對美國的投資。顯然這種說法并沒有多少依據(jù),
實際上,美國并不愿意接納我國的經濟,特別是資本滲透進美國的生產環(huán)節(jié)。就是說,如果我國企業(yè)是在美國直接投資,那么我們投資所產生的全部回報都歸我國所有;從美國的角度來說,中國人把錢借給美國,美國在國內市場去投資,然后按照一定的資金回報率回報給我國,中間的利潤差留給美國。這就是說,我國在美國的外資投資收益率和美國對華直接投資的收益率是不一樣。并且,中美經濟領域中的這種博弈還會繼續(xù)下去。
第二,作為壓艙石的中美經濟合作,也并不是無懈可擊的。對于中美在經濟領域方面的合作,我們要有一個清醒認知,就是不要認為這種合作僅僅只是一種貨物貿易,實際上對于中美兩國來說,未來真正的挑戰(zhàn)恰恰不是在雙邊的貨物貿易上。
中美兩國經濟合作在商品的交流方面非常密切,特別是我國是美國特別主要的貿易伙伴,但是也要看到,在我國輸美產品當中相當一部分是訂單產品,也就是說是美國企業(yè)在我國定制,去供給美國國內市場的。這部分產品中,我國只賺到了一點加工費。我們往往在統(tǒng)計上把這些產品全算在我國對美國產品的出口方面,但在實質上它不能反映出中美經濟關系的現(xiàn)狀。
美國在華投資為中美貨物貿易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這種貢獻顯然又是伴隨著巨大利潤的,可是這部分利潤卻屬于美國。我們不能說,我國每年出口給美國多少商品,就相當于我國在美國賺了多少錢,這是另外一個概念。無論是商品還是在商品貿易還是在投資方面,中美在合作上都有各自不同的主張。我國更多的希望是,投資能夠自由化,而美國更多希望還是以過去美國向中國借債的名義,維持美國的經濟增長,并且獲得超額投資回報。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