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解析
(一)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它內(nèi)貫“以人為本”的思想,涉及到了國民道德范疇中關于國家認同、個體德行、職業(yè)操守和人際交往,這些被各國普遍公認的文化內(nèi)容。
愛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祖國,愛國由愛祖國的文化開始,輻射愛祖國的同胞,愛祖國的山河,并形成對祖國事務的關心、支持。對有損祖國的思想、行為同仇敵愾,隨時有響應祖國號召,為國效力的思想準備。愛國在很大程度上傳播著愛家庭、愛親人、愛家鄉(xiāng)。因此,愛國就變成了一個國家能夠維系本民族團結和統(tǒng)一的一個基礎性的東西。
世界各國,尤其是大國都把愛國作為公民的公德。像美國這些國家對愛國的重視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在美國幼兒園,一個懵懵懂懂的孩子莊嚴地捂著胸口,按程序,升國旗、奏國歌??梢姡瑦蹏欠浅>唧w的。美國好萊塢大片超過50%的是戰(zhàn)爭片、災難片,它永恒的主題是愛情與愛國。到法國去,他們自己可以以不屑的口吻評論拿破侖,但是一個外國人想貶低拿破侖的時候,他們就跟你玩命。像我們一些國人,往自己的先人身上潑臟水,一撥一撥地否定他們。如果我們的先人全都是垃圾的話,那我們是什么?
敬業(yè)。敬業(yè)是由職業(yè)理想、職業(yè)情感、職業(yè)態(tài)度、職業(yè)道德、職業(yè)紀律、職業(yè)能力等構成的,是直面學習或工作對象時候的良性道德表現(xiàn)。敬業(yè)中的“業(yè)”不僅指職業(yè),還包括有事業(yè)、學業(yè)等現(xiàn)在主要做的事。宋朝朱熹說,“專心致志以事其業(yè)”,即用一種恭敬嚴肅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工作,認真負責、一心一意、任勞任怨、精益求精。
國外管理學家,一跟你講“敬業(yè)”,首先強調(diào)的是一種生命態(tài)度,而后才是工作態(tài)度,他告訴你,敬業(yè)也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在國際交往的過程中,一些外國同行最害怕別人說他不專業(yè)。我和澳大利亞、希臘的奧運專家談北京奧運會的時候,他們最敬佩的就是我們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做的那么到位。他們心里頭原來只有一個模模糊糊、非常富有神秘感的中國,但是一次成功的奧運會,這么大規(guī)模的多媒體轉播,令他們看到了一個當代文明下的先進的中國。這些是用我們的敬業(yè)精神,再加上與之配套的現(xiàn)代技術和頂級裝備體現(xiàn)出來的。新加坡在談及硬件、軟件的時候,還加了一個詞語叫“心件”。硬件設施好只能說你用財力搭建了一個現(xiàn)代化程度很高的工作的基礎;軟件好只能說你達到了一種高標準的服務。但是,真正的文化魅力是由心件組成的。新加坡認為,在這么一個經(jīng)濟下行壓力越來越大的世界上,作為要國土沒有國土,要資源沒有資源的一個彈丸之地,尤其需要考慮用心件來引領軟件和硬件。
誠信。誠信是中華文化非常核心的一個東西。在這方面,我們遇到的問題特別大,可謂任重而道遠。
友善。貝多芬說,沒有一個善良的靈魂,就沒有美德可言。有些人不愿意交往,咱們就覺得在向善、求善的時候,你給別人以正能量,人家就愿意和你交往。因此說,善是正常交往的前提。說到“友善”這個題目,應該考慮怎樣把善有善報引入到機制和制度中,著力形成一種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良性激勵機制。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這四個理念涉及到我們的發(fā)展條件、尊嚴基礎、權利保障和秩序規(guī)則。我的落腳點會談及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讓我們感到特別溫馨的“君子文化”。
自由。自由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永恒追求。在《共產(chǎn)黨宣言》中,馬克思就說,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習近平同志也提到,要讓人們有自由發(fā)展的充分條件。而且,這也是屬于解放與發(fā)展生產(chǎn)力的基礎。
平等。平等是民主的前提,平等非常不易。一些資本主義國家都愿意講平等,他們似乎從來就是民主平等的??墒?,咱們都知道,包括北歐國家,20世紀70年代才形成了男女平等。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才從法律上取消了種族歧視。
法國政治家托克維爾考察認為,平等產(chǎn)生于自由這個詞匯之前。自由本身就是受限制的,沒有絕對的自由,平等還在它的前面。也就是說,人們認為在政治上、經(jīng)濟上、社會地位上能獲得平等相待,那就是一個最大自由。如果不平等,就消滅不了腐敗和特權。
公正。公正指公平、正義。公平是按法律、道德、政策等標準正當、合理地待人處事。正義分為社會正義、政治正義、法律正義等。溫家寶同志曾經(jīng)在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后對記者講,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習近平同志在首次上任之后的新年講話里說到,讓社會變得更加公平正義,是推動改革的目的之一。
法治。法治是和人治對立的,是和德治相輔相成的。我國缺乏法治的文化傳統(tǒng),因此,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都要過一個大的門檻。
講到社會取向,我談談我國傳統(tǒng)的“君子文化”,以期拋磚引玉。君子集中了太多太多的優(yōu)秀品格?!吨芤住返拿?ldquo;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歷來被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寫照?!墩撜Z》講,“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還有民間說的“君子安平樂道、處安慮危”,“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君子愛才、取之有道”。唐太宗說“小人本無常,行善事則為君子,行惡事即為小人”。我們想象一下,如果在交往中,我們旁邊都站滿了君子,那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tài)?!所以說,在談到社會價值取向的時候,我覺得,君子文化有時候更形象、更親切。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