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角度,我再給大家重點解讀一下,公報除了在認識上有新的提高,提出新的概念,新的提法。那么公報就是對全面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有沒有提出一些新的改革舉措,或者是新的措施,制度措施可能以往是沒有這么去做,那么今后要這么去做,或者要通過修改法律的方式進行改革的方式來推進依法治國,那我個人在學生過程中間,我把它總結出有六個方面,這六個方面應該來說它不僅僅是個認識,而且他要落實到行動上,它也是一個新亮點新舉措。
第一個是對依法決策提出了要求,那么過去我們在講依法決策的時候,一般來說都是知道對行政機關而言,對國家機關來說,你要依法決策。這次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它對這個依法決策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因為我們講在我們現(xiàn)有的黨政合一的體制下,應該來說這個決策主要是兩種決策,一個是黨委的決策,一個就是行政機關的決策,當然人大的那個叫重大事項決定,和決策有一定的關聯(lián)。那么我們講依法治國,它要貫徹到所有的領域,所以這一次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對依法決策提出了全面的要求,那么就包括黨委要依法決策,行政機關要依法決策,那么全會的公報就講黨委依法決策的時候就講要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完善保證黨確定依法治國政策方針和決策部署的工作機制和程序,要加強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統(tǒng)一領導,統(tǒng)一部署,統(tǒng)籌協(xié)調,完善黨委依法決策機制。就今后這個黨委決策你也要依法,這是一個新的提法,而且你要這么去做,這樣去做的話,可能就會改變現(xiàn)有的黨委決策這樣一種機制,把黨委決策也納入到依法治國這樣一個范疇中間來,當然十八屆四中全會對這個行政機關的依法決策,又進一步強調了決策要按程序辦事。全會公報指出,要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及其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追求機制及責任倒查機制,就是對過去這個決策已經(jīng)提到的行政機關依法決策,那么這個決策的程序又做了一些規(guī)范和要求。所以對這個依法決策問題,那么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透露出來的信息,我們可以看到,這個依法決策它是對所有領域,特別是對黨委決策、行政機關決策,都要依法決策。
第二個方面就是對這個問責制又提出新的要求,那么我們過去在問責制這個問題上,我們是要求有一些規(guī)定,有一些政府的文件或者司法機關的文件。但是這次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它把這個問責制統(tǒng)一起來了,那么一方面問責制它適用于,不僅僅適用于行政問責,司法也要問責,所以問責制是兩個方面的問責制。第二個問責制它有兩種形式,當然追求責任是一種主要的形式,那么就是兩中特殊的形式,一個就是終身追求制,再一個責任倒查制,這是過去問責制中間沒有明確的內容,那么關于行政問責制,那么全會的公報明確指出要健全依法決策機制,要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及其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那么這里可以看到要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求制度,以及責任倒查制度,所以它對這個問責制兩個重要的特征,又講的很清楚,就是要終身責任追求制和責任倒查。過去封建社會,秦始皇修萬里長城,誰修改的,這個磚頭誰燒的,都要刻上自己的名字,如果以后這個磚頭壞了倒了,風吹雨打壞了就要追查最早造這個磚頭是誰。實際上我們今后就要采用這種方式,現(xiàn)在有很多貪官污吏混進黨內,擔任很高級的職務,那么是誰提拔他的呢,過去我們沒有這樣一個責任倒查機制,今后的話我們要搞責任倒查機制,你舉薦貪官污吏的人本身也要承擔責任,那么除了行政問責制之外,那么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還強調了司法問責制,司法問責制它的問責形式和行政問問責制是一樣的,那么公報指出要推進嚴格司法,要堅持以事實為根據(jù),以法律為準繩,要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這里實際上對問責制的內涵和它的特征也做兩方面的突出強調,就是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終身負責制和倒查問責制成為問責制兩個重要的內涵,這是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也明確的突出強調問責制的這兩個方面。
第三個就是新的舉措,不僅僅是認識,以后我們要落到行動上的,就是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指出的要把法治建設的成效納入到領導干部績效考核機制,全會的公報指出要提高黨員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實際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干部的重要內容,這就是干部人事制度的一項重要變革,他把法治的因素引入到干部考核中間來,那么過去我們就是干部考核中間,有的時候是片面的強調GDP,你在發(fā)展本地區(qū)的經(jīng)濟方面有什么重大成績,樓房建了多少,外資引了多少等等,這些看得見的東西,就作用考核干部政績好壞的標準。但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你這生產(chǎn)要發(fā)展僅僅靠高樓大廈能行嗎?沒有一個穩(wěn)定的制度合法的制度,這個生產(chǎn)過程會受到影響,從這點角度來講制度本身也是生產(chǎn)力的運作一部分,一個好的生產(chǎn)制度能夠降低成本,實際上降低成本是因為制度造就的。所以這樣的話,好的制度什么制度?就是法治,法治下的制度是最好的制度,從這點角度講,如果搞法治,他不吃虧,法治它能夠降低生產(chǎn)成本,營造一個良好的生產(chǎn)環(huán)境,所以提高了生產(chǎn)的效益。實際上法治是看不見這樣一種生產(chǎn)力,所以我們法治也是一種生產(chǎn)力,過去我們考核干部過程中間忽視了這一點,所以考核干部光追求GDP,把GDP的這個產(chǎn)生看成是空中樓閣,表面化形式化的東西,這是不對的。實際上GDP也好,樓房也好,外資也好那是硬實力,看得見的政績。那么會不會搞法治,有沒有良好的法治是軟實力,這個軟實力它也是生產(chǎn)力。那么它也是創(chuàng)造社會效益、生產(chǎn)效益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也是制度經(jīng)濟學的重要內容,所以我們在十八屆四中全會就明確的講將法治建設成效納入領導干部績效考核機制,我覺得這個是科學的制度設計。這就把看得見和看不見的這樣一種績效,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所以這也是對法治里的一種貢獻,法治也能創(chuàng)造生產(chǎn)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