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望舒 北京市社科院首都文化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習近平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fā)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xiàn)。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穩(wěn)定器。
他這段話,鮮明地將文化與核心價值觀的關系擺在了全社會的面前。今天我們的題目是“文化與核心價值觀”,那么,我們要先了解什么是文化。
一、何為文化?
什么是文化?文化可以簡單的說是世界上最復雜的事物。到目前來講,世界上沒有任何公認的、統(tǒng)一的、權威的關于文化的定義。什么事兒只要和文化聯(lián)系上,就會變得超級復雜。因此在一些國際會議上,在一些國內(nèi)的研討會上,經(jīng)常可以看到人們對文化問題的交鋒、爭論,但實際上,大家對于文化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在說自己認為的文化。
在19世紀末期的時候,西方學者所統(tǒng)計的關于文化的書面定義已經(jīng)達到167種。20世紀到21世紀交替的時候,同樣是西方學者統(tǒng)計的一個數(shù)字,已經(jīng)超過了300種。因此,咱們今天和同志們一塊兒來談何為文化,是一個非常難以回答的問題。
有一次我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去做嘉賓,剛坐下就開始進入工作狀態(tài)了,那位主持人就說:沈先生,您能不能向我們?nèi)珖穆牨娭v講什么叫文化?我當時就樂了,我說這屬于一個誰都沒有解決的問題。在我們中國的辭典里面,都持廣義和狹義之說。所謂廣義,就是人化自然。與人的行為有關系的一切皆為文化,不管它是一條道路,還是一段河渠。所謂狹義,是意識形態(tài)這個領域里的,文學、藝術、宗教、法律,大家能想到的,我們平常在進行意識形態(tài)管理這個范圍里的皆為文化。
但是談到文化的時候,我覺得有一條,實際上是大家公認的。我們也許記不住多少貌似很嚴密的、拗口的關于文化的定義,可是關于文化的效果,現(xiàn)在人們都有統(tǒng)一的認識。
在上世紀50年代后期的時候,拉丁美洲國家出現(xiàn)了經(jīng)濟起飛。他們的人們GDP超過了一千美元,有的達到三千美元,甚至達到了五千美元。這時有些拉丁美洲的人就說,放棄我們的語言吧,讓我們說英語;放棄我們的貨幣吧,讓我們用美元。聽到這樣的話語,連美國的社會學家都說,這些國家已經(jīng)失去了自立于世界國家之林的能力。
什么是文化呢?現(xiàn)在接受的最多的關于文化的定義,是西方人類學家所使用的,文化就是人的生活方式或者工作方式。再往下說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了。因此,談到文化的時候,我們很必要地從它的功效,它對于社會的功能,對于我們個人、家庭、單位、城市、國家、民族有什么樣功效的這個角度來分析理解。這樣,理解起來就會事半功倍。
現(xiàn)代社會對于“文化重要性”的認知是一個節(jié)節(jié)攀升的過程,在主要的大國里,都視文化為政治、經(jīng)濟、軍事之外的第四種戰(zhàn)略力量。尤其當強權政治、強權經(jīng)濟、強權外交不怎么起作用的時候,怎么樣用文化來獲得情感,獲得別人的支持,就變得非常之重要。
從效果的角度來理解文化的時候,我就愿意和大家共同找一種感覺。大家就想,除了行政賦予你的身份,你有多少人格的魅力?你有多少關于能力的色彩?你的下屬,你的平級,乃至你的上級,除了你職務之外,他認為你對他的吸引在何處?這就是文化的問題。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