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之際,在這里我選擇鄧小平同志關于軍隊和國防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一個很重要的事項,就是“裁減軍隊,提高部隊戰(zhàn)斗力”這樣一個思想來進行學習、研究和宣傳,我認為這不僅有深遠的歷史意義,而且有著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我主要講三個題目:
第一,有關這個問題的提出。
第二,1975年鄧小平提出“消腫”的思想。
第三,1985年鄧小平提出裁軍100萬。
現(xiàn)在講第一個問題,有關問題的提出。
為什么說這個問題的學習、宣傳、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呢?主要的原因有這么幾個:
第一,自己作為《鄧小平軍事文集》副主編,自己在1998年至2004年編輯《鄧小平軍事文集》的過程中,就感到鄧小平從1975年提出軍隊“消腫”到1985年實施百萬裁軍,這10年里他提出了很多、也很重要的軍隊建設思想,這些思想不僅在當時成為黨中央、中央軍委作出重大決策的指導思想,就是對我們今天的軍隊和國防現(xiàn)代化建設仍然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第二,建設強大的人民軍隊是我們黨的不懈追求。
回顧歷史,毛澤東領導制定了建設優(yōu)良的現(xiàn)代化革命軍隊的總方針,鄧小平提出了建設一支強大的現(xiàn)代化、正規(guī)化革命軍隊的總目標,江澤民提出了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yōu)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胡錦濤同志提出了按照革命化按、現(xiàn)代化、正規(guī)化相統(tǒng)一的原則加強軍隊全面建設的思想。201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鮮明的提出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就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yōu)良的人民軍隊,這是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他還強調“全軍要準確的把握這一強軍的目標,用以統(tǒng)領軍隊建設、改革和軍事斗爭準備,努力把國防和軍隊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這體現(xiàn)了新的形勢和任務對軍隊建設的新要求,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建軍、治軍的總方略。
第三,在現(xiàn)在的形勢下,在國防和軍隊建設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難以適應客觀的需要,難以達到強軍的目標。
具體的表現(xiàn),就像習主席所說的那樣,治軍“松”和“軟”的問題在一些部隊和單位還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地方還相當嚴重。部隊一“松”、一“軟”,就容易散,貽害無窮。他具體指出,領導管理體制不夠科學、聯(lián)合作戰(zhàn)指揮體制不夠健全、力量結構不夠合理、政策制度改革相對滯后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從根本上制約了軍隊建設和軍事斗爭的準備。大家都認為現(xiàn)在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勝仗的,這是習主席在2013年12月27日一次重要會議上的講話,他指出了我軍現(xiàn)在在某些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這是第一個,說明這個原因。
第二個,戰(zhàn)爭年代原因有這么幾個原因:
我們回顧一下戰(zhàn)爭年代劉伯承、鄧小平等實施精兵簡政。
1941年12月,中共中央發(fā)出關于精兵簡政的指示,鄧小平和劉伯承、楊秀峰等雷厲風行,徹底實施精兵簡政政策,決定把精兵簡政作為晉冀魯豫邊區(qū)1942年度的中心任務之一。此前,鄧小平和劉伯承等同志,特別是從“百團大戰(zhàn)”以后部隊因大量減員出現(xiàn)的機關龐大、連隊編制不滿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對129師進行了一系列的精兵簡政的措施,把師后勤部合并到八路軍前方總部后勤部,后來毛澤東充分肯定了劉伯承、鄧小平、楊秀峰的精兵簡政的工作。
他們并沒有滿足已有的精兵簡政的成績,而是在1942年岡村寧茨發(fā)動第二次大掃蕩的時候,給我們的八路軍總部等一些機關遭受到了很嚴重的損失,鑒于這種教訓,又進一步進行了精兵簡政工作。太行區(qū)在鄧小平和、劉伯承、楊秀峰等具體的領導下,精兵尤為測地,所以毛澤東在批法太行行三次總結時指出,此鑒很有用,請劉少奇交黨務研究市修改文字,送解放日報發(fā)表,并送廣播。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