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我們分開看這“三個起來”。為什么說要處理老農民和資源的關系,讓土地流轉起來?有這么一個數(shù)據(jù),從全國來看,2011年土地產出率是一畝地不到500塊錢。我們農研中心也做了一些調研,北京玉米麥子種兩茬,扣掉所有成本,收入最多不超過1000塊錢,但是全國一畝地的收入才500塊錢,我們二三產業(yè)土地產出率是4萬塊錢一畝地。差了多少倍?接近100倍。要提高土地的產出率,根本上是讓土地流轉起來,鼓勵和支持土地經營權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yè)大戶、農場、合作社、農業(yè)企業(yè)等主體流轉,實行適度的規(guī)模經營。
為什么土地流轉起來能夠實現(xiàn)效益的提高?有這么三條:第一,經營有了規(guī)模以后,新的技術和資金才有可能更好的和土地結合起來。 第二,經營有了一定的規(guī)模以后,經營主體的市場話語權才有可能提高。第三,適度規(guī)模經營可以發(fā)揮不同農民群體的多個積極性。
為什么處理好農民和積累的關系,要讓資產經營起來?從我們全市來看,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有多少?5000億。但是資產的收益率是比較低的。低到什么程度?可能也就是2%左右。我們的物價指數(shù)、通貨膨脹率是多少?我們一年期的定期存款是多少?這些資產雖然每年在增加,如果不提高收益率,實際上是在貶值的。我們所謂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保值增值,離這個目標還有一段距離,如果按照物價算的話,它是在貶值的。讓資產經營起來,首先要推進產權制度的改革,實現(xiàn)量化到人。產權制度改革之前我們的資產是一個什么情況?是我們共有,比如說100億是我們這一屋子人共有的,至于你占多少,我占多少,不知道。產權制度改革以后,量化到人,我們家占多少,清清楚楚。只有讓他知道他具體占多少,他才真正關心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 目前,我們村級的產權制度改革已經全面完成,下一步要把鄉(xiāng)級改革積極推進,鄉(xiāng)級集體資產的改革涉及面非常廣,非常復雜,還要不斷地總結經驗。 第二,促進農村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關緊是讓資產經營起來,提高收益率。剛才講了,只有管理沒有經營,就沒有收益,沒有收益就沒有分紅,只看住那個資產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北甸家園是回龍觀的一個村,它發(fā)展的比較早,我們第一批建經濟適用房建設的時候在回龍觀占了他們6000畝地,這6000畝地的出讓金當時大家想把它分了,這就踏實了,放在集體那兒不好說,后來村委會用出讓金蓋了一個商業(yè)樓,現(xiàn)在年租金3000多萬。后來又進行了產權制度改革,核定的總資產是2個多億。如果當時分了的話,還有可能有這么多錢嗎?當然這個比較早,2001年就開始干了。通過資產的長期經營,獲得了不少收益,這個收益主要還是來自于它的地產、房產的收益。如果2001年全部賣完,回龍觀以后這塊地的發(fā)展跟村民沒有任何關系,現(xiàn)在是有關系的。人均分紅從2700多塊錢增長到4700多塊錢。大家可能覺得4000多塊錢也不多,但是它每年都有,每年還要遞增的,我們全市農民的人均純收入才18000多塊錢,所以說不要小看這4000多塊錢,這4000多塊錢是每年都有的錢,是每年還要增加的錢,它是一個活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