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張華搶險你不能說一個大學生換一個老農值不值,劃算不劃算,要的是這個社會的精神到底應該是什么樣子的,見到別人的危難,一個普通的公民應該不應該進行救助,它要表現(xiàn)的是這個真理判斷的東西。而不簡單的是價值判斷,不要把市場經濟的那個市場邏輯帶到價值觀上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的2月17號講話當中,也是特別強調要加快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并不是因為我們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總書記他就不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了。有一些宣傳部門的同志,往往一提出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不再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了,這個傾向是不科學的。習近平總書記至今還是兩個概念一塊提,并且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在前面的。他說我們要大力的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要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征、時代特征的價值體系,要努力搶占價值體系的制高點。這就是習總書記今年2月17號說的,可見價值體系不能夠放棄、不能夠淡化、不能夠把它束之高閣,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統(tǒng)領,它是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上面的東西,絕對不能離開這個。因為它代表著真理判斷,價值判斷不能離開真理判斷,這是我講的第二個問題。
第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的內核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這8個字的內容,核心是集體主義指導下的道德建設,這8個字是道德建設。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了集體主義等三大主旋律,這是我們國家從建國以后就經常提到的主旋律,至今沒有改變,在十八大報告當中也有這段話,要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要深入開展這三個主義的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豐富人民精神實踐,增強人民精神的力量,這是十八大的號召。有一些人說,強調這三個主義就是強調這些傳統(tǒng)的東西,現(xiàn)在應該強調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tǒng)的東西,不能強調這三個主義,強調這三個主義就等于忽視了文化傳統(tǒng)的那些內容。我認為不能把這三個主義和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內容對立起來,而是這三個主義代表的內容,更加具有時代性,更加體現(xiàn)社會主義的本質,這是絕對不能淡化的,也不應該和中國優(yōu)秀的古代文化傳統(tǒng)對立起來。
首先要強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這才能夠體現(xiàn)我們國家的性質,我們當今的需要,我們時代發(fā)展的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的5月4號到北京大學和同學們進行了座談,談得很好很深入。有一段他也集中談了價值觀的問題,談了核心價值觀的問題。他在談到核心價值觀的問題的時候,他就把核心價值觀歸納為道德問題,他說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習近平同志這個話就非常明白的把這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中的最后這8個字,歸到“德”的層面上了,他是一種道德。在2月17號講話當中他特別強調道德價值,在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要理解道德價值,它具有的十分重要的作用。
他說在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中,道德價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就是他的一個判斷。還是明顯把核心價值體系指導下的核心價值觀當中的個人層面的這些內容,規(guī)范為道德。要規(guī)范為道德的話,我們就找到這個建設的途徑了,為什么?因為你既能規(guī)范為道德,而道德建設是必須有集體主義來指導的,我們就找到三大主義的指導作用的根據(jù)了。這個根據(jù)是什么時候提出來的呢?是1996年10月10號,《中共中央文件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在這個中央文件里提出了說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總原則這個判斷,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總原則,就是中央這個文件提出來的。因此既然以集體主義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總原則,那社會主義的道德建設當然也要遵守集體主義的總原則,因為道德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部分,它也應該遵守集體主義的總原則,也就是道德的是非,善惡的評價,應該取決于是否堅持集體主義的人生價值觀。
如果人生價值觀當中抽掉了集體主義的指導,那么這個價值觀也就不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了。堅持集體主義原則我們應該特別感謝或者說是敬仰這個領域的馬克思主義學者,具體說來應該感謝中國人民大學著名的倫理學家羅國杰教授,他是看到了中央文件的一個草稿當中,缺少集體主義總原則的這個內容,就積極給中央建議,指出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受到中央的贊賞、采納,在正式的文件里就補充了這樣一個內容,提出了堅持集體主義原則的這個問題。把集體主義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總原則,這些內容在羅國杰教授的文集里我們能看到他的原稿。應該說把集體主義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總原則,羅國杰教授是有杰出的貢獻的,我們不應該丟掉老一輩學者經過科學研究而發(fā)現(xiàn)的真理,也更不應該從社會主義的方向當中來忽視集體主義原則的作用。
不僅是這樣,中共中央后來印發(fā)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也體現(xiàn)了這些原則,也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國家道德建設的這種繼承性。從我國歷史和現(xiàn)實的國情出發(fā),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功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這一番話就是中央印發(fā)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當中說的,要從我們的現(xiàn)實國情出發(fā),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五愛”為基本要求,來搞好公德建設、職業(yè)道德建設、家庭美德建設,這里也提出了集體主義原則的問題。
習近平同志在去年的5月4號,同全國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談話當中,也強調了集體主義原則和道德建設問題,他說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自覺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又把這三個主義強調了一遍。一定要自覺的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這樣的思想,要積極倡導社會功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這是在2013年5月4號他給青年代表談話的一些內容。這樣的思想在我們國家精神文明建設當中應該說是一貫的。在1996年中央的關于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當中,就提出了堅持這三個主義,其中包括集體主義的問題,他在文字當中說在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整個過程中,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是,基本建設任務是什么呢?下面是堅持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還是三大主旋律的教育,加強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建設,這是道德建設的三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