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其實還包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4個方面的內容,實際上包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這些內容。
中辦印發(fā)的文件告訴我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關系是一個什么關系呢?價值觀是價值體系的內核,也就是體系包括了價值觀。它還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就是價值觀必須體現(xiàn)出價值體系的性質來,必須體現(xiàn)出價值體系的特征出來,也就是價值觀要體現(xiàn)前者,前者是根本。它還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價值觀要反映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無論是理論上的內容和實踐上的要求,使價值觀需要反映價值體系。
最后一個角度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集中表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高度凝煉的那些內容,價值觀應該表達價值體系當中高度凝煉的那些內容,這個關系我們可以得到一些指導性的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直接指導,比如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當中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為核心價值觀當中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這些內容,提供了一個實質性的界定。也就是說這16個字就是從前面這個馬克思主義指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從這兩個方面當中提煉出來的。還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當中的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和社會主義榮辱觀,這個方面的內容就為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這些個人層面的內容提供了實質性的一個界定。
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的這8個字,是從核心價值體系當中的,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當中提煉出來的,這個來源是很明顯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什么具有一個指導的統(tǒng)領的地位?它為什么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這種統(tǒng)領的指導地位?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主要體現(xiàn)的是真理判斷,也就是科學判斷,真理判斷就是理性的思維過程,是根據(jù)和體現(xiàn)事物的本質規(guī)律,來體現(xiàn)事物未來發(fā)展必然趨勢和方向的這么一個判斷,解決的是方向問題、是規(guī)律問題。真理判斷一般表現(xiàn)為指導思想、社會理想、信仰追求,表現(xiàn)為這些問題。這些問題是是非問題,是政務層面的問題。說句通俗的話,就是是對還是錯的問題,是符合規(guī)律還是不符合規(guī)律的問題,這就是真理判斷的內容。真理判斷是價值判斷的指導,離開真理判斷或者淡化真理判斷,人們的判斷就會走到邪路上去了。必須重視真理的判斷。
但是人們在最近這幾十年的時間里,過分片面地偏向了價值判斷,而淡化了真理判斷,這就容易出現(xiàn)很多差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上是側重于體現(xiàn)價值判斷的這個思維過程的。價值判斷是一個什么樣的判斷過程呢?價值判斷立足于滿足主體的需求和利益為出發(fā)點的一個判斷,它表現(xiàn)為一種趨利避害、價值大小的這么一個判斷。說句通俗的話,價值判斷就是人們經常說的,劃得來還是劃不來這個概念。劃得來還是劃不來這就是價值判斷,這不是真理判斷,真理判斷是對還是錯,是符合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還是不符合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價值判斷是合算還是不合算,不是一個層次的問題。價值判斷它常常表現(xiàn)為一種利益趨向或者取向,價值判斷它只有依賴于真理判斷才能保證正確的方向,才能最終達到有效性。
這兩個判斷搞清楚了,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價值判斷必須以真理判斷為前提,才能夠保證其正確的方向。兩個判斷的關系它表現(xiàn)為價值性和真理性這么一個關系,一時性和歷史性這么一種關系,還表現(xiàn)為局部性與整體性這樣一種關系。這就是兩個判斷的關系,一個是價值性一個是真理性,一個是一時的性質一個是歷史的性質,一個是局部的性質一個是整體的性質,要把它兩個區(qū)分開,只有真理性的判斷才能在實踐當中最終展示為有效性。價值判斷也是為了有效,但是價值判斷可能產生一時的有效,而最終視你的利益無效。有真理判斷做前提做保證,你的價值判斷既有一時的有效性,也有永久的有效性。
真理判斷決定的是是非問題、方向問題,價值判斷決定的是利益取舍的問題,如果只是價值判斷不要真理判斷,那么你就不能解釋革命先烈說的這種話,“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如果離開了真理判斷用價值判斷就解釋不了這個話,什么叫砍頭不要緊呢?砍了頭不就死了嗎,它怎么就不要緊呢!但真理判斷在后面作支撐就能理解了,只要主義真,只要追求的是真理,只要追求的這個真理最終會被全世界接受,那么今天就是死了,值得!這就是這句話的判斷過程。離開真理判斷它怎么能理解這樣的話呢?
中國古代還有一句說法,叫“燕雀安知鴻鴣之志”,小麻雀怎么知道天上的大雁的遠大志向和追求呢?那這就是兩個判斷,燕雀它的判斷是狹小的一個判斷,它不理解更加遠大的判斷,那只有在真理判斷的指導下我們認為才能解釋這些高尚的行為,要是只做價值判斷不做真理判斷,或者淡化真理判斷,整個社會的風氣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就會發(fā)生混亂。前幾天《光明日報》刊登了一份專題報道,報道了我國的第四軍醫(yī)大學的那些同學們,是如何繼承張華和華山搶險的這個光榮傳統(tǒng),不斷解決好自己的價值觀的問題的。
報道中有這么一番敘述,上世紀80年代在價值觀上遇到的痛苦的時候,是這么說的,當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需要集體主義嗎?青年知識分子們經歷了轉型期特有的矛盾與痛苦,這是一段話。接著說,1982年11月,《文匯報》刊發(fā)讀者來信,討論的問題是大學生冒死救一個老農劃算嗎?兩個月之間4000多封來信從全國各地飛來,大家都紛紛參加這個討論,這個討論最后說,討論最終以大多數(shù)人的共識告終。大家形成了一個明確的結論,就是人生的價值不能用劃算與否來簡單衡量。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對待張華的英雄事跡,對待華山搶險的英雄集體的這個事跡,只用價值判斷的劃算不劃算來衡量是不對的,也是不到位的。用這樣的標準是無法理解張華和華山搶險那些英雄群體的同學們的行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