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堅決反對崗位腐敗
第三個方面就是在紀委的主抓之下反對崗位腐敗,同志們一聽就覺得,我的崗位上有什么可腐敗的,我就是一個普通老百姓,我就是一個最基層的,最一線的,最窗口的工作人員,我有什么可腐敗的呢?我又不是領導,我想腐敗沒機會腐敗,我們經常一起聊天當中,這是很多人的口頭語。但是實際上,腐敗不是哪個領導的專利,只要有崗位的地方,只要有公權的地方,都會有腐敗,甚至是沒公權,有崗位的地方都有腐敗并發(fā)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如果說反腐敗不是一個全覆蓋的話,那么崗位腐敗就成了反腐敗當中的一個盲點,現在崗位腐敗在北京成增發(fā)的趨勢。過去我們一提腐敗總想指責領導,總是第一時間先想到領導,總是想當然地認為,北京市的領導干部的腐敗頻度,就算不去看統(tǒng)計資料也是增發(fā)的趨勢,但是實際上我跟大家說,北京市的崗位腐敗現在出現了增發(fā)的趨勢。
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前段逮捕了一個普通的合同工,他就是一個看澡堂的工人,在看澡堂的過程中他只是在賣澡票,這是一個高校的澡堂,學生去洗澡,比如說給他10塊錢,按道理說給你10塊錢你撕下一張澡票給對方,所以按照你撕下多少澡票跟財務去結賬對不對?但是實際上在操作過程當中,學生給他10塊錢,他讓學生進去了,然后澡票沒有撕給人家,這樣這10塊錢就落在了他的口袋里,積少成多、細水長流,幾年下來他貪腐了10萬塊錢。他就是一個合同工,他沒有世俗當中任何的權力,但是他擁有了權力,他擁有了崗位上的權力。
所以群眾路線教育活動反腐敗的時候,我們廉潔從政的時候,我們清除自身的“四風”的時候,第一時間先別去想別人,第一時間先別去想領導,第一時間從自己的崗位開始反思起,從自己的職業(yè)道德去反思,從自身去反思,一點一點地去排查。所以我在講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時候,我總是跟大家講一點,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終極價值是要改善黨風,改善黨群關系,需要我們的領導干部和我們每一個基層人員相處得更和諧,要更加具有凝聚力,這是我們改革的終極價值,這是我們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終極價值,絕不是挑動群眾斗領導的,也不是要領導去報復某一個人的。所以每一個人要想達到一個和諧的效果,要想達到一個凝聚力的共力,就從自己的崗位去反思起,先做好自我批評,然后再批評他人,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互動、互幫中,讓單位求發(fā)展,讓同志們一起謀生存。那就是我們說到的崗位腐敗,反對崗位腐敗。
(四)反對腐敗要實行“零容忍”
中央現在對反腐敗決心特別的大,尤其是王岐山主持的這段工作,大家也可以看出,反腐敗的力度很大,王岐山前一段談到反腐敗的時候就曾經說,要求每一個巡視組的人員瞪大眼睛。這是王岐山的原話,瞪大眼睛,把你們這攤工作給看好了,監(jiān)督到位了。所以中央是下了決心要把黨風給整肅好,中央從來沒有說過很露骨的話,但是西方有一個詞我們可以借來一用,這個詞就叫“零容忍”,對腐敗的零容忍,什么是零容忍呢?
上個世紀美國有兩個預防犯罪的學家,一個叫喬治凱琳,一個叫詹姆斯威爾遜,提出了一個“破窗理論”,所謂“破窗理論”就是說一個大樓的一扇窗子遭到破壞之后,如果不去修它,時間長了以后,你看到這個窗子就沒感覺,但是如果是有圖謀的人,小偷看到就有感覺,他就由此可以判斷出這棟大樓疏于管理,所以他就會動心思到這個大樓上行竊,這就是“破窗理論”的基本原理,就是輕微的漏洞和犯罪人員心理之間形成了一個互動。那么把這個“破窗理論”運用于反腐敗當中,美國和香港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香港的廉政公署把“零容忍”這個概念用于廉政建設,他們在60年代的時候公布了防止賄賂條例,其中有一條把這個舉報范圍稱之為“零容忍”,也就是說無論大貪還是小貪,從100元到10元再到1元,只要有人舉報我們就有人查實,只要有人查實就有人管理處理,最終就算你貪污一分錢、一塊錢,都無容身之地,這就是他的零容忍,所以實行這種零容忍以后,香港的清廉指數直線地往前排。
在實行“零容忍”之前,香港很腐敗,老百姓到警局辦什么事都要給警察錢的,但是“零容忍”實行以后,尤其是反貪局建立以后,香港在一段振蕩,反貪局和警方進行磨合之后,雙方達成了很好的協(xié)調,最終香港廉潔從政這一方面風氣也就樹立起來了。韓森這個例子震驚了整個香港,他曾經是政府的一個官員,在“零容忍”實行之前這個人是黑白兩道通吃的,他曾經貪腐了很多錢,然后警方接到對他的舉報以后,就開始對韓森的案子窮追猛打,若干年之后,韓森貪腐查實,但是這時候韓森已經死了多年,而且他的家屬利用韓森貪腐過來的錢從事房地產、從事股票賺了大筆的錢,已經成為香港的巨商,但是警方并沒有放過他的家屬,把他家屬掙過來的錢,也全部繳獲走。所以是悉數交回當年的韓森貪污的錢,而且把用貪污的錢掙來的錢也全部交回,總共收回了1.4億港元,是當時貪污數額的35倍。所以從這個案子,香港就告誡全體的公職人員,不但要剝奪你貪污的,而且要剝奪你盈利的,這就是香港實行的“零容忍”。
那我們現在首先從整肅風氣開始,然后我們現在提到的是大家所知的一句話,叫老虎、蒼蠅一起打,老虎就是大案要案,現在已經是追查到了中央政治局了,中央政治局委員的位置,因為谷俊山案之后,還有比谷俊山案更大的人我們也在追查。前一段“兩會”的時候,我們政協(xié)的發(fā)言人答記者問答得也非常有趣,但是也證明了大家的猜想,某中央委員他現在的處境應該是很不好,所以我們的政協(xié)發(fā)言人就說,你懂得,大家都懂得,所以大家心照不宣就等著中央揭蓋子了。這是我們說到的廉潔從政的第四個熱點。
(五)廉政工作新方式
北京市在廉政工作當中提出的一個新的廉政工作的方式,也就是把現代管理學的理論運用于廉政風險的防范當中,把風險防控和崗位職責結合起來,也就是說針對思想道德、崗位職責、業(yè)務流程、制度機制和外部環(huán)境五個方面所存在的廉政風險進行前期地防護,中期地監(jiān)督和后期地考核相結合,實行三道防線,這個設置了一個嵌入式的管理方式。過去紀委是受雙重領導的,現在紀委辦案的自由度和自主性大大增加了,前一段我跟紀委的一個領導在交流時,紀委的領導就跟我說,現在紀委辦案就一個字,叫爽,特別爽,那為什么說爽呢?現在第一紀委現在辦案的過程當中,因為辦案的自主性特別強了,所以辦案當中工作的主動性就強了,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過去掣肘的力量太大。比如說一個案子,涉及到一些大案、要案,先拿到黨委會去討論,黨委會這么一討論,這個大案要案涉及到的崗位太多,保不齊黨委會這一個班子里邊某個人是誰的人,所以只要是他的人,某些人都要照著,所以最后辦案的時候就特別的難,遇到的阻力就特別的大,各方面給紀委的壓力也就特別大。
現在一個案子到了紀委以后,紀委的人獨立辦案自主辦案這個程度大大提高了,所以他感覺到工作就這一個字“爽”字。王岐山前一段時間就跟紀委的同志講,群眾路線教育活動,我們在不斷地搞排查,一些單位巡視組,紀委的巡視組去了以后,這個單位的人開始變得乖了,變得老實了,風清氣正了,好像大家都比較收斂,紀委的人一撤走馬上又死灰復燃了。所以王岐山說,紀委的人可以撤走,撤走以后隨時回到這個單位,有時候人力調動不起來沒有關系,你只去一個人就行了,到這個單位再殺他個回馬槍,看看這個單位有沒有死灰復燃的情況,如果有嚴肅處理。這種管理在某種程度上就讓紀委對各地方、各單位的監(jiān)督,從原來站在旁邊監(jiān)督,現在轉為在融入中共同防范、共同監(jiān)督;從原來的事后監(jiān)督轉向了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全程序、全方位地監(jiān)督了。所以我們講這些最新動態(tài)是想告訴大家什么?反腐中央是下了決心了,需要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從我們今天借著群眾路線教育活動,我們需要從我們崗位做起,把風險防范和崗位職責有效地結合起來。在自己崗位當中,查找風險點,在自己崗位當中要潔身自律,不能夠再像過去那樣放任自己,這是我們所講到的第一方面。就是廉潔從政的最新動態(tài)。
二、中央對于廉潔從政的要求
我們講了廉潔從政,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我們工作當中需要廉潔從政,因此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個方面就是要加強自律,第二個方面就是要加強他律,所謂加強自律就是要加強黨性修養(yǎng),我們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領導班的講話當中,就要求大家認真學習黨章,要把黨章內化于心、外化于形,王岐山在紀委的講話當中也強調,共產黨員回去都要好好翻一翻黨章,這是潔身自律的起點,這是對黨員崗位要求的一個基點。總書記提出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是什么意思?我們每一個人該如何增加自律性,把總書記的要求真正地入心、入腦呢?
(一)黨員干部為什么要加強黨性修養(yǎng)
首先我們講一講我們?yōu)槭裁匆訌婞h性修養(yǎng)。我們說我們每一個在職干部,黨員都是具有雙重身份的,一個身份是你是一個自然人,還有一種身份是你的政治身份,你是一個黨員。那從這種自然人的身份來講,如果一個人餓了,你會去吃東西,這個感覺是你體味到的,但是有的東西你身上缺了,你不但體味不到,而且感受不到補充它的重要性,比如說你缺了維生素,你在第一時間不知道,只有維生素缺到一定的程度,讓你某一個部位受損了,你才知道補維生素的重要性。那由此你就知道,我們干部培訓也這么一個道理,在干工作的時候,某個方面、某個專業(yè)知識很差,你會覺得你干起工作力不從心,這個時候領導說我給你做培訓,你會很高興,因為你真的感覺到缺了。還有一些類似維生素的東西,你缺了你根本不知道,這些東西是什么呢?就是黨性修養(yǎng)。它悄無聲息,但是真缺到一定程度了,那你超越了你的崗位要求了,你把你的貪欲延伸到職位邊界之外的時候,外界監(jiān)督對你開始懲治的時候,你受傷的時候才感覺到缺了不得了。所以黨性修養(yǎng)就好比我們缺少維生素一樣,缺的時候你不知道,但是受傷的時候你會痛。這就是我們?yōu)槭裁匆訌婞h性修養(yǎng),那么加強黨性修養(yǎng),修養(yǎng)是個什么概念,有的人聽黨性修養(yǎng)聽的耳熟能詳,但是真讓他講黨性修養(yǎng)講不出一個子丑寅卯來。
那什么是修養(yǎng)呢?那我們就講三個概念,知識、文化和修養(yǎng)的區(qū)別。我們在座有不少年輕人,我看有的年輕人還是80后,有的可能相對是70后,我們這些更多的中青年干部很多都是大學畢業(yè),甚至研究生畢業(yè),大家都是有知識的人,知識和文化及修養(yǎng)它是三個境界,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我是河南省開封市人,從北京首先到鄭州坐動車,有一次動車即將關門的時候,突然闖進來一個小女孩,這個小女孩很年輕,非常漂亮,然后進來以后滿頭大汗,急的直哭,就在這個火車門關的前一秒鐘,她一個箭步登上來了,后來大家聊天就知道,這個小女孩是在路上堵車了,然后耽誤了上火車的時間,在路上急的不行,所以上了火車她就在那哭,哭了半天她把行李廂就放在座椅兩邊的過道里,一直就在那放了有二十幾分鐘。等她哭完了以后,她就不停地吃東西,行李箱還在過道中,來來往往的行人都繞開它去走,很堵人,但是這個小女孩看了多少眼,始終不知道把這個行李箱移開。半個小時之后,人們跟她聊天才知道,她是某著名大學歷史學畢業(yè)的學生,現在做一份很不錯的工作。我聽了以后,包括我和她聊天我就突然感覺到,這個知識和文化之間的差距可太大了,一個人學了四年的歷史,竟然沒有歷史的深厚感,學歷史是為了什么?增加歷史知識,增加歷史的文化修養(yǎng),歷史告訴我們什么呢?
五千年的文明史告訴我們,我們要歷史的深厚感,什么是歷史的深厚感呢?第一就是要學會穩(wěn)重,你遇到堵車的情況,你遇到火車即將開的時候,你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什么?不是急著哭,你就要想一想,如果我汽車門打開之后,我下了車我選擇什么樣的最便捷的通道我去安檢,安檢完以后我選擇一個什么樣最便捷的通道上火車,如果趕不上火車我怎么去退票,這就是你要考慮的全部內容,你不需要在那哭的這么長時間,所以著名的大學培養(yǎng)了你4年,給你的是歷史知識,你沒有學會歷史文化,歷史文化是什么呢?知識是由外到內灌輸到你心中的一些信息的積累,文化是你學到內心之后,能由這些信息的積累所產生的創(chuàng)造力,修養(yǎng)是什么呢?根據這些創(chuàng)造力,根據這些信息,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對你自己要求的行為準則的控制力。所以知識、文化、修養(yǎng)它是三個境界。
一個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yè)的學生未必有哲學修養(yǎng),一個中國人民大學畢業(yè)的歷史系的學生未必有歷史的深厚感,你只是拿到人家的一個文憑而已,只是知識積累、信息積累的量達到了人家要求的水準而已,你未必有歷史文化感,未必有歷史修養(yǎng)感,所以學問、文憑和修養(yǎng)不是一個概念??倳浿v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講的是什么呢?黨章是條文、是規(guī)定,你要知道它從哪來,要到哪去,你要知道黨為什么要這樣要求自己的干部,這是知識。有了這個知識以后,你內化于心的過程,你用這些知識去衡量你自己的工作,這是你的文化。你用這些知識去約束你的行為規(guī)范,面對誘惑不去接受,這是你的修養(yǎng)。所以內化于心叫入心、入腦,外化于行叫自律。這是我們要講到的總書記的要求。
所以今天我們這不是要學黨章,我也不給大家講黨章,但是回去以后同志們你們翻番黨章,黨員有權利也有義務,組織上對我們每個人都有要求,捫心自問,對照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有關要求,每一個人衡量自己所處的崗位是什么,自己在崗位上是否按照崗位的職業(yè)要求、道德要求、做的怎么樣,這是我們要講到的知識、文化與修養(yǎng)。
(二)提高黨性修養(yǎng),加強自律精神
講完這個概念,我們再講第二個概念,就是我們說我們要加強自律精神,就要提高黨性修養(yǎng)。關于黨性,經常有同志問一句話,黨性和人性的區(qū)別在哪里。我首先給大家講一個歷史上的真實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給大家講清黨性和人性的區(qū)別。前蘇聯(lián)在蘇埃政權剛剛建立伊始,蘇聯(lián)面對著14個帝國主義國家的聯(lián)合進攻,它們要摧毀年輕的蘇維埃政權,那在眾多的國家共同向蘇維埃政權發(fā)動攻擊的時候,列寧要求各級黨員都要潔身自律,都要眾志成城,都要全力地對付外來的進攻,把一切能夠動員的資源和資產都用于戰(zhàn)爭。在列寧的這個號召下,很多干部紛紛響應,在一次會議上,一個人民委員會的委員曲魯巴,這個人是什么級別呢?相當于我們現在所說的農業(yè)部部長的級別,這個人的權力有多大呢?每天為戰(zhàn)爭調配糧食,但是就在這個會議上,他進行講話,講著講著突然昏倒,在座的包括列寧都非常驚訝,趕忙請來醫(yī)生給他做檢查,檢查的結果更讓人驚訝,曲魯巴身體健康沒有任何疾病,是餓昏的,一個人餓了想吃飯是人性,一個人餓了想吃飯,同時手中又有糧食可以吃飽飯,但是為了保證黨的需要、組織的需要,為了保證國家的安全,卻沒有給自己多加一粒糧食,自己卻沒有多吃一口飯,這叫黨性。所以黨性和人性的區(qū)別是什么呢?人性是黨性的基礎,黨性是人性的升華。
這是我們要講的一個層面。但是這個故事還沒有完,曲魯巴這個行為感動了在座的所有共產黨員,所以列寧當時就決定成立一個食堂,為那些像曲魯巴一樣的人提供一些生活上的便利。因為當時很多黨員在為黨工作過程當中非常敬業(yè),他們加班加點,很多人在極度疲勞,在極度饑餓的時候都累昏過,所以成立一個療養(yǎng)食堂,讓這些公務人員在工作當中,在加班當中能有一頓加餐并不為過。這個食堂成立以后,老百姓沒有人提出異議過,而進入這個食堂吃飯的人卻寥寥無幾,很多共產黨員加班加點,但從未踏進食堂半步??墒请S著戰(zhàn)爭的結束,隨著和平時期的到來,一些人開始滋長了特權作風,和平時期到來之后,糧食配給越來越充足,人們能吃飽飯了,可是療養(yǎng)食堂卻沒有取消,不但沒有取消,而且變成了特供機構,這個特供機構愈演愈烈,最后變成了一個特殊權力決策的固定供應點。
每個星期周末,在白樺林商店兩邊的林蔭大道上,停滿了豪華轎車,從這些轎車里出來的要么是首長的秘書,要么是首長的夫人,他們拿著特供票到白樺林商店去買他們的特供商品,去買那些普通老百姓買不到的東西,魚子醬、貂皮大衣、從中國進口的絲綢、從印度進口的茶葉、從西方國家進口的高級啤酒、高級紅酒等等等等。以后這種特供從僅僅一些食品,慢慢的變成了制度代替的特供,這個蘇俄政府在20年之后,通過了一個食品供應的決議,規(guī)定了有2500名高級干部及其家屬,一個干部可以供4名家屬的食品特供,最后愈演愈烈,從食品特供到各種津貼,高額的工資,一個級別一個工資檔次,高額的津貼,生活津貼,贍養(yǎng)人的津貼,加班津貼、兼職津貼、住房津貼、出差津貼,包括各種專車、專列、專機等權力,包括獲得勛章、獎章等各種權力都與之俱來,蘇聯(lián)共產黨從特供開始慢慢地腐化、慢慢地脫離人民。歷史在某種程度上很有諷刺性,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之際,當年斯大林是派了500名士兵攻占斯莫爾尼宮,所向披靡、無功不克、無戰(zhàn)不勝,他們怎么打的這么順呢?是因為當時守衛(wèi)斯莫爾尼宮的資產階級總部的臨時士兵當中,每500個士兵有400個人都在信仰列寧的理論,5個士兵有4個士兵都是列寧的崇拜者,都是列寧理論的追隨者,所以斯大林的部隊一到那大家紛紛繳械投降,所以人民是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在歡呼著蘇維埃政權的成立呢?他們是用熱情、是用鮮血、是用期望等待歡呼著一個新生政權的成立。但是70年以后,人民又是以如此唾棄的目光面對著這個政權的覆滅。所以這就告訴我們第二層意思了。第一層意思告訴大家的是,黨性是人性的提升,第二層意思告訴大家的是,如果黨性修養(yǎng)不加強,就會拖垮整個黨風。
那這是我們講到的黨性和人性,這個概念是希望大家在自己的工作崗位當中懂得,一個黨員一面旗幟,每一個黨員都在崗位當中起到的是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你們不能夠拿著一個自然人的身份去要求自己,因為我們除了自然人的身份之外,我們還有比別人多了一重身份,那就是黨員身份,所以我們要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我們的領導干部要對我們的黨員同志高標準、嚴要求,這樣才能帶得起團隊,才能帶隊伍。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