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灌輸?shù)娜毕輼O容易就造成大學生的雙重人格,大學生非常熟悉價值觀的內(nèi)容是什么(不是價值意識),但是在行為中他們不一定會按照自己熟知的價值觀內(nèi)容去做,甚至違背基本的價值觀。大學生的有著健全的理智,他們對善惡都能做出一定的評價,然而行為表現(xiàn)與思想意識落差極大,原因就在于對價值觀信仰的缺失。因此,價值觀教育不僅僅需要理論的灌輸,更重要的是信機制的滲透。
(二)完全按照自然科學的教學方法進行價值觀教育,喪失了自身的獨立性。
當前價值觀教育中,把價值觀理論知識當成自然科學知識,理解方式也基于傳統(tǒng)的哲學認識論,這就造成了把價值觀教育對象化。這種教育方式不僅不能夠揭示價值觀的本質(zhì)結(jié)構(gòu),而且成為價值觀走向?qū)嵺`的障礙。加達默爾曾說過:“道德的知識顯然不是任何客觀知識,求知者并不只是立于他所觀察的事實的對面,而是直接地被他所認識的東西影響。”6這就是要求破除把價值觀教育當成對象化來教學。
自然科學知識是關于自然科學規(guī)律的認識知識,其知識內(nèi)容與體系是價值中立的東西。有的學者指出:“自然科學學科知識排除了價值判斷和價值決定,科學知識本身是價值中立的”,如果把價值觀教育等同于自然科學知識的教育,就會“把各種價值觀視為超越和獨立于學生的已定之物,價值觀教育變成了一套靜態(tài)的價值評判標準體系的教育。”7在這種教育中,“教師滿足于學生對知識單元的掌握,滿足于測試與考核出的好成績……把價值觀知識等同于像等邊三角形的規(guī)則那樣的,外在于我們的客觀知識”,8這終究不能算是成功的價值觀教育。價值觀教育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由知到行的轉(zhuǎn)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基本方式是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對價值觀的認同和信仰。通過信仰使價值觀知識與價值評價活動相聯(lián)系起來,真正成為大學生的自身價值意識。
四、信仰在價值觀教育中的作用
(一)信仰能夠為大學生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人是肉體和靈魂的統(tǒng)一,因此人不僅需要物質(zhì)生活家園以藏裹身軀,還需要精神生活家園來寄放靈魂,否則就會因失去自己的生存之根而不知所措”,9價值觀教育就是為了使這種精神得到相應的安置。價值觀教育不僅是價值理性和知識灌輸?shù)慕逃瑯有枰叛鎏峁┚駝恿椭С?。唯有這種動力和支持才能固化學生的價值意識更好的指導社會實踐活動。如前所述,信仰是可信與確信的統(tǒng)一。在價值觀教育中,可信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揭示當前社會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真理,是指導大學生進行價值判斷的原則;確信是大學生對這種價值觀的向往,以及培養(yǎng)起的情感投入。從這個意義上講,信仰是知、情、意的統(tǒng)一。知是信仰產(chǎn)生的前提基礎,意志是信仰的強化因素,而情感是信仰的確信因素。信仰提供的精神動力不僅能夠鞏固已獲得的價值觀知識而且能夠強化意志的培養(yǎng),使當代大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