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即將召開,國內外都在期盼三中全會將釋放的改革與發(fā)展的信息,期盼改革釋放的紅利引領中國持續(xù)健康的發(fā)展。35年前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引領中國走向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政策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方向轉變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
經濟發(fā)展了,首先面臨著能源、交通兩大基礎設施的瓶頸,改革開放初期電力供應只能是“開三停四”。這35年的大部分時間都處于電力、煤炭供應緊張的狀態(tài),電荒、煤荒、油荒時有發(fā)生。但這35年也是我國發(fā)展歷史上能源領域改革步伐最大,能源發(fā)展最快的時期。
經過35年的努力,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基本解決了長期困撓經濟發(fā)展的煤炭電力供應短缺問題。僅在2005年到2010年的“十一五”期間新增電力裝機超過4.3億千瓦。
形象地講,一年新增一個英國的裝機容量,5年完成了前50年的裝機量總和,2012年電力裝機達到11.8億千瓦,今年將突破12.3億千瓦,裝機容量將超過美國。
“十一五”是我國水電建設規(guī)模和建成投產機組最多的五年,龍灘、小灣、拉西瓦、瀑布溝、構皮灘等大型水電站相繼投產,三峽26臺機組全部并網,累計發(fā)電4500億千瓦時,全國水電裝機達到2.3億千瓦,居世界第一。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