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層巒疊嶂,中間是一個風景秀美的土家村落。這里就是湖南省永順縣毛壩鄉(xiāng)太平村,離縣城65公里。
在這個1000余人口的村子里,卻有兩所“村小”,一所村小在教師向啟福家的堂屋,另一所是投入20萬元、主體已基本完工的新學校。兩所學校雖然只相隔200來米,但一路走來,卻讓人感嘆里面有多少辛酸和故事,寄托著多少人的夢想與希望。
10月15日,記者翻山越嶺,跋涉了2個多小時,來到向啟福家。一座7封6間的木房子院落呈現在眼前,正是上午第二節(jié)課時間,向老師和25個孩子正在上課,滿滿地坐了一堂屋,異常醒目。
這座建了整整30年的老房子,堂屋前面掛著用床單拼湊起來的窗簾,左邊是講臺,掛著一塊新黑板和一塊舊黑板,只有左臂的向啟福正拿著教鞭指著黑板教孩子讀句子,25個學生坐在新獲贈的課桌上,大聲朗誦課文。四周木板壁上,貼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老師只是引路人,學生自己要用心”等用毛筆字寫的標語以及座次表、課表。堂屋前,還有一只大黃狗轉來轉去。
說起“堂屋小學”,其實他的正式名字叫“太車小學”。向啟福今年57歲,是太車小學唯一的教師,從1977年算起,已經教書36年。在他家堂屋辦學,也已經有12年。
學校為什么會辦在向啟福家的堂屋里呢?
原來,太車小學建于上世紀70年代,是村民捐錢修建的磚瓦房。2001年春天,刮大風下大雨,椽木被吹斷,瓦片被吹落,一面墻垮了。幸虧星期六放假,沒傷到學生。村里沒錢重建,向老師就把學生帶到自家堂屋上課。
從那時起,一所奇特的“堂屋小學”就誕生了。土家族堂屋是開放式的,沒有門窗。春天夏天,屋頂漏雨,向老師就把課桌移開一點,讓雨漏在地上。冬天,向老師拉起油布擋風御寒。妻子陳樹珍在山里燒些木炭背回來,讓學生圍著火盆取暖。冷得受不了,他就帶著學生拍拍手,跺跺腳,一二一在門口跑幾下。一眨眼,學生在堂屋上課都12年了。
雖然向啟福家經濟不寬裕,房子也很陳舊,但小院子和堂屋都用石板鋪了起來,顯得很整潔。向啟福告訴我們,在地上鋪石板是為了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干凈的活動場所,當作操場,孩子們可以在上面玩玩游戲,鍛煉身體。
由于向啟福小時候右臂被火燒殘,只剩下左手,干起這些活來很吃力,不過,向啟福從不覺得累,讓他為難的是,堂屋正前方沒有遮擋物,要是擋上了光線太暗,要是不擋上,冬天寒風呼嘯,夏天太陽暴曬,師生苦不堪言。由于堂屋里沒有窗戶,陰天和下雨天光線特別暗,再加上堂屋小,學生離黑板近,一些學生小小年紀眼睛就近視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