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民主建設。民主建設也是我們贏得民心很重要的一個原因。革命時期,我們中國共產黨在黨內、軍內推行民主,使我們的黨內、軍內充滿了活力,形成了團結一心的氛圍。我們在蘇區(qū)、在邊區(qū)、在根據地、在解放區(qū)推行民主,也充分調動了廣大民眾的積極性。首先在我們軍隊內部推行民主,實行民主集中制,官兵平等、建立士兵委員會、克服軍閥作風,使得我們軍隊具有很強的戰(zhàn)斗力。1965年的時候,毛澤東又回到井岡山,大家知道他寫過一首詞叫《重上井岡山》。當地的領導跟他做談的時候,毛澤東問他們一個問題,他說井岡山的精神和傳統(tǒng)最可貴的是什么呢?當時的回答有艱苦奮斗、頑強作戰(zhàn)等等。毛澤東講其實最寶貴的有兩個:一個叫支部建在連上,一個叫建立士兵委員會。這是他的切身體驗,他懂得當時什么東西對我們軍隊的生存更為重要。比如建立士兵委員會,它實際上就是在軍隊實行民主。彭德懷曾經領導了平江起義,他為什么起義?因為這支舊軍隊長期克扣軍餉,4月份的軍餉到6月份、8月份還領不到,所以士兵不滿意,下級軍官也不滿意,彭德懷以此為由領導這支部隊起義了。起義以后他才發(fā)現一個大問題,原來軍餉拖2個月,起義后根本沒有軍餉了。這支軍隊就沒法帶了,連希望都沒了,怎么帶呢?這時候,他聽人說毛澤東在井岡山有一支軍隊也是沒有軍餉的,帶的很好。他就把部隊帶到井岡山,這就是后來的紅五軍。毛澤東這塊也沒有軍餉,他靠什么呢?他主要是靠打土豪分浮財和繳獲的戰(zhàn)利品,然后把它交給士兵委員會,由戰(zhàn)士自己來民主決定、來分配、來解決生活問題。所以當時盡管沒有多少錢,很窮、很苦,也沒有軍餉,但是大家同甘共苦,當官的跟當兵的一樣,沒有怨言,越是在這種情況下大家越能擰成一股繩。就是靠這么一個辦法來克服困難的。我們共產黨軍隊內部的這種官兵平等,國民黨的軍隊是不能理解的。方志敏被抓了以后,敵人從他的包里搜不到錢,感覺到很奇怪,軍級干部那么大的官怎么包里連個錢都沒有呢?共產黨當時就是這么渡過來的。內部的平等和民主是我們內部具有強大凝聚力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們對外形成了強大輻射力的重要原因。除了內部以外,我們在外部也推行民主。比如陜甘寧邊區(qū)、當年的蘇區(qū)和后來的解放區(qū),我們進行民主選舉等等。當時民主選舉沒有條件,因為老百姓連字都不認識,你給他寫個選票他都不知道誰是誰,那怎么辦呢?讓被選舉的人坐成一排,每個人背后放上碗,老百姓抓上一把豆,從背后走過去,你希望選誰你就給他的碗里丟一顆豆。最后算豆,誰碗里豆最多肯定是選票最高,那就當選。最原始的辦法體現了最新的理念。所以當時我們的陜甘寧邊區(qū)跟國統(tǒng)區(qū)形成了兩個非常鮮明的對照,我們這塊是一個欣欣向榮的景象,干部是老百姓自己選出來的,大問題是他自己決定的。民主也體現在我們黨的干部作風上,這也是我們贏得群眾很重要的原因。最著名的一個例子,就是毛澤東當年在陜北的時候,一個婦女說天上打雷怎么就不把毛澤東給劈了呢?結果保衛(wèi)部門就把她抓起來了。這個事反映到毛澤東那里,毛澤東說第一是放人,第二問問人家為什么罵我。一問才知道,我們共產黨到了這個地方以后,增加了那么多的人口,陜北這個地方本來就很貧瘠,增加了她的負擔,老百姓的生活很困難。她不罵你嗎?所以毛澤東提出,我們要精兵簡政,精簡我們的機構,要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來解決我們的吃飯問題,開展大生產運動。當時連周總理都紡線,毛澤東都在門口菜園子種菜。最后我們不但解決了自己的吃飯還有贏余,把壞事變成了好事。能容納不好聽的意見,就能把壞事變成好事。如果聽到不同意見就抓人家,那你跟群眾肯定是沒法處的。所以實行民主是我們黨贏得群眾的又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第四,廣泛動員群眾。大家都知道,中國共產黨是根植于人民的,他的力量來自于民眾。所以深入社會基層,廣泛動員民眾是我們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強大優(yōu)勢。在這一方面我們有一個組織優(yōu)勢,中國共產黨是一個群眾性的政黨,我們這個基層組織遍布于社會各個領域,扎根于廣大的民眾之中,這就形成了一個強大的組織優(yōu)勢。張學良當年拿共產黨跟國民黨曾經做過一個比較,得出結論說國民黨是搞不過共產黨的。為什么呢?他說共產黨有三大優(yōu)勢是國民黨不具備的:其中一個優(yōu)勢就是共產黨有基層組織,國民黨沒有。大家知道國民黨的組織是到縣黨部這一級,下面沒有了,共產黨是有基層組織的,在農村及各個領域,有群眾的地方就有黨的組織。我們把群眾都給爭取過來了,都圍繞著自己了。國民黨怎么搞得過共產黨呢?基層組織是我們做群眾工作非常重要的一個優(yōu)勢。軍隊里面也是這樣,你比如說我們班排建黨小組,營團建黨委,支部建在連上,形成了一個非常嚴密的組織體系。我們的軍隊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從來沒有發(fā)生過整編制的嘩變,這在世界軍事史上都是少有的。它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誰把這支軍隊都帶不走,因為它是黨的軍隊,它有黨的組織在里邊;它不是過去的舊軍隊,個人就能把它帶走,所以這是我們很大的一個優(yōu)勢。動員組織群眾要有科學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來把群眾動員組織起來。馬克思主義是一個科學,科學是有科學體系的。要把這個科學變成老百姓能接受的東西,這是我們很成功的地方。比如說馬克思《資本論》里的剩余價值學說,我們跟農民要講剩余價值學說,農民是聽不懂的,他連字都不認識,他哪知道什么叫勞動兩重性、商品兩重性。但是你跟他算帳他就明白了,那時候我們給農民就是算帳。比如一個農民給東家干活,他不知道哪受剝削了,他覺得他給東家干活,東家管他吃管他住還給他工錢,覺得東家在養(yǎng)活他,他挺感謝東家的。我們就給他算帳,說你不干活土地能長糧食嗎?你不干活地就荒了,糧食都是勞動的成果。你給他種了那么多糧食,生產了那么多,他才給了你多少?大部分都讓東家拿走了,他是剝削階級,你是被剝削階級,你養(yǎng)活了他,而不是他養(yǎng)活了你。他不勞動比你吃得還好,這個社會是不公平的。怎么辦?你跟著我們共產黨打土豪,就是打他的東家。農民覺得共產黨講這個是有道理的,東家整天坐在房子里比我吃得還好,共產黨講的是有道理的,所以就跟著我們打土豪。你要給他講剩余價值怎么回事,他聽不懂;但是你給他算帳,他馬上就明白了。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方面,歷史上我們有很多成功的地方。再一個就是建立了各種組織形式。比如我們的婦救會、兒童團、抗清隊、互助組鄧。你沒有婦救會怎么把婦女組織起來?你沒有兒童團怎么把孩子們組織起來呢?沒有這些組織形式,基層群眾組織不起來。這些東西可以說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創(chuàng)造,連孩子我們都能組織到一塊。還有一個就是我們能抓住群眾最關心的各種實際問題。大家都清楚,我們共產黨是搞運動的高手,世界上沒有其他政黨能跟我們比的。因為我們搞了28年,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學生運動、士兵運動,甚至商人運動我們是樣樣精通,毛澤東駕馭群眾運動爐火純青、高超嫻熟的藝術水平沒有人能跟他比,那真是收放自如。有人統(tǒng)計說共產黨大大小小搞過720多種群眾運動,還沒有重樣,我們是厲害的。這個運動你看起來簡單,其實你要真能把群眾運動起來,那不太容易。蔣介石也想搞群眾運動,搞得起來了嗎?蔣經國也搞過打老虎,他打起來了嗎?搞不起來的。你要把群眾運動起來,你得抓住群眾最關心的實際問題,你得讓他跟著你,才能發(fā)動起來。我們總是一次一次運動起來,就是一次一次地能抓住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在動員組織民眾這個問題上抓住群眾最關心的問題,這一點我覺得是很值得我們今天研究。再一個就是培養(yǎng)群眾信任的基層骨干隊伍。
第五,調查研究。調查研究也是我們的一個傳統(tǒng)。我們黨的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張聞天、鄧小平、陳云,這些同志都有過在基層、在各個層面深入而且長期進行調查的實際體會??聪嚓P的回憶錄和相關的文章,基本上都是這個情況,有的是執(zhí)政前,有的是執(zhí)政后。調查研究是我們的傳統(tǒng),也是我們貫徹群眾路線的一個基本要求。只有深入調查,你才能了解群眾的意愿,才能反映群眾的意愿。毛澤東講:“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調查是我們了解群眾意愿的一個必要途徑。調查是有條件的。毛澤東說必須放下架子,不然群眾不買你的帳。這是他的切身體驗。當然今天條件好了,特別是領導要下去調查,我們是執(zhí)政黨,下面什么都會安排好。那時候我們沒有掌權,毛澤東下去調查,敵人整天懸賞多少元要他的人頭,再擺架子群眾誰理你?兩頭都不理你。所以那個時候必須誠懇地以小學生的態(tài)度向群眾請教;今天條件好了,擺架子照樣聽不到真話。調查還需要有明確的計劃,不是盲目的。還有就是調查要有敏感性,要抓住本質?,F在有一些調查,調查完了以后,很多問題都擺在那,不知道該怎么處理,不知道什么是主要,什么是次要。調查完了也解決不了問題,抓不住根本的東西。還有就是調查要真實,不能根據自己的意愿去選擇。調查就要聽真東西。我曾經到一個央企講課,這個企業(yè)搞了一個改革,改革當然是一個好事,他是企業(yè)從上到下的改革。但是這次改革引起了很多的問題,我說這樣大規(guī)模的改革,你們怎么沒有搞試點呢?他說搞了。他說選了幾個點搞試點,搞完了以后領導就這個試點去征求意見,試點的結果怎么樣?到那以后,下邊人說這個試點還有一些什么問題,這個領導馬上不高興了,臉色就沉下來了;說這個試點非常好,領導馬上就高興了。現在下面都很聰明,看你愛聽什么馬上就跟著說,沒人說缺點。結果這個試點全面推行了以后問題就出來了。所以調查研究不能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特別是革命年代更不能了,失誤了可能就完蛋了。調查還有一個分析綜合的問題,研究就是對調查的結果的進行分析綜合,需要科學的方法。那就是我們要到群眾中去,把調查的不系統(tǒng)、分散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分析、綜合變成我們黨的政策再拿到群眾中去。
第六,要重視群眾自己教育自己。群眾自己教育自己,是我們做好群眾工作的重要方法,也是我們的重要工作經驗。我們做群眾工作,很多時候需要讓群眾自己教育自己,這是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首先它是我們相信群眾的一個表現,你得相信群眾是可以自己教育自己的。如果你完全不相信,總是居高臨下去教育,很多時候起不到自己教育自己的作用。當然群眾自己教育自己也需要方法。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我覺得這幾個方法就很鮮明。一個就是樹立榜樣,這是我們很成功的一個方法。我們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樹立了榜樣。大慶會戰(zhàn)時期的榜樣就是王進喜,他硬是用肩扛手抬的辦法把井架給樹起來了。今天到大慶看126鉆井隊的井架還在,它是個文物了。你很難想象當時那種情況下,用肩扛手抬怎么把幾十米鋼架豎起來的,他就是把他豎起來了。沒有水拿臉盆端,排著隊;當時的照片還有,排著隊拿臉盆端水;沒有攪拌機,混凝土沒辦法攪拌,零下30多度,人跳到冰窟窿里邊去攪拌水泥,這是不能想象的。就因為這樣,會戰(zhàn)搞起來了。樹立了一個榜樣,結果大家就知道該怎么干了。王進喜能干我們也能干,大家就比就學。如果能把群眾力量給動員出來、挖掘出來,那往往比我們大段大段地教育,大段大段地給他講道理要管用多了。你給他講大慶會戰(zhàn),講是不管用的。再一個是在群眾中開展各種比學趕幫活動,開展競賽活動。這也是我們傳統(tǒng)的做法。群眾自己教育自己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要特別重視落后群體的工作。怎么樣以先進帶后進的工作,這是一個很細致的工作,要特別注意把它做好。
第七,統(tǒng)一戰(zhàn)線。毛澤東提出我們黨有三大法寶:武裝斗爭,黨的建設,統(tǒng)一戰(zhàn)線。今天不講武裝斗爭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我們廣泛聯系、廣泛團結各方面群眾的一個法寶。革命嘛,你得把人團結起來。在延安的時候,那時候胡耀邦在抗大當隊長。有一次他在外面碰到毛澤東,毛澤東就問他一個問題,他說你都是知識分子了,你給我講一講什么叫政治?胡耀邦就跟毛澤東講政治了,什么階級、民族、階級斗爭、國家等等都是書本上這些正常講的東西,毛澤東聽了就笑了。他說政治就是要把我們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敵人的人搞得少少的。這就是政治家理解的政治。這是根本問題。搞政治你不把人搞到自己身邊,你搞什么政治。所以我們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就是把各方面的人團結在自己周圍,這就是我們做群眾工作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我們共產黨執(zhí)政以后,大批的知識分子回國,就是海外知識分子??峙陆裉齑蠹叶己茈y想象,當時我們一窮二白,要什么沒什么。這一批知識分子在海外的工作條件是很好的,要實驗條件有實驗條件,要個人收入有個人收入,要社會地位有社會地位,他們都是學有所成的人。有些人在國外干下去說不定諾貝爾獎都拿到了,但是這一大批人全回來了。后來原子彈、氫彈、導彈、衛(wèi)星不都是這批人研制的嗎?不是一個兩個,是一大批,像錢學森、鄧稼先等等。而且這些人一回到國內,有些人就到了西北,幾十年隱姓埋名,連家里人都不知道他到哪去了,干什么去了,直到80年代才把這一批人公布出來。你說他們做了多大的貢獻,做了多大的犧牲。但是這批老的科學家,他們致死不悔,沒有一個人說我后悔當時回來了,我后悔跟著共產黨了。沒有!那么我們當時是用什么把這批人吸引回來的呢?沒有一個是強迫回來的,當時強迫不了,人家在國外。你要說他愛國,那國民黨統(tǒng)治的時候他怎么不回來呢?在這一點上我們是有很多歷史經驗值得去認真研究的。這樣一個廣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能把各方面的人團結在我們的旗幟下,這是我們成功的重要原因。上邊我從歷史上、從傳統(tǒng)上來看我們貫徹群眾路線、密切黨群關系的一些經驗和做法。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