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關”工程的起源
“三關”工程指關心外出民工、關愛留守兒童、關懷空巢老人工程,起源于習水縣二郎鄉(xiāng)。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大量農村勞動力向城市非農產業(yè)轉移,導致留守兒童無人管教撫養(yǎng),空巢老人無人照顧贍養(yǎng),外出民工自身就業(yè)難、維權難的嚴峻現實。“三關”工程作為一項民生工程,于2007年3月在習水縣二郎鄉(xiāng)試點,同年7月在習水縣全面推開,并逐步在全市推廣。工作宗旨是關心外出民工,以解家庭之困,破發(fā)展難題;關愛留守兒童,以解家庭之憂,促健康成長;關懷空巢老人,以解家庭之孝,促道德傳承。
二、“三關”對象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截止2011年9月初的統(tǒng)計,習水縣總人口約70萬人,其中外出民工136908人,留守兒童14193名,空巢老人9959人。
(一)外出民工現狀及存在困難
1、現狀。一是省外的外出務工人數占主導地位。從外出從業(yè)人員地域分布情況來看:縣內務工人員5726人,約占外出務工總人數的5.7%;到省內縣外務工人員13278人,約占外出務工總人數的13.1%;到省外務工人員82160人,約占外出務工總人數的81.2%;到港澳臺及境外務工人員僅有11人??梢?,轉移到省外的外出務工人員成為全縣外出務工的主渠道。二是多以自發(fā)組織為主。自發(fā)外出(包括親友介紹、熟人引領等)的人員為79082人,約占全部外出人數的78.2%;由政府機構和中介推介,以及企業(yè)到習水招僅占22.8%。三是轉移到二、三產業(yè)務工成為主要去向。從外出行業(yè)上看:全縣第一產業(yè)外出人員為2703人,約占外出總人數的2.7%;第二產業(yè)為90132人,約占外出總人數的89.1%;第三產業(yè)為8340人,約占外出總人數的8.2%。
2、困難。2007年至今,全縣在外農民工意外死亡418人,因工致傷致殘112余人,終身殘疾197人,有近60%的人沒有得到合理賠償,導致家庭返貧。
(二)留守兒童現狀及存在困難
1、現狀。一是大多是在校留守兒童。全縣留守兒童14193人,其中學齡前留守兒童1597人,占留守兒童總數的11.3%;在校留守兒童12596人,占留守兒童總數的88.7%。二是大多是“隔輩照管”。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管的留守兒童8946人,占留守兒童總數的63%;寄養(yǎng)或托管的4223人,占留守兒童總數的29.8%;獨自生活的1024人,占留守兒童總數的7.2%。
2、困難。一是留守兒童家庭大多經濟困難。家庭經濟困難的留守兒童8023人,占留守兒童總數的56.5%。二是留守家庭容易導致“問題孩子”出現。留守兒童生活上無人照管,行為上無人約束,學習上無人輔導,心理出現偏差,多數性格孤僻,學習成績和行為習慣較差。全縣留守兒童中,單親家庭子女1560人,占留守兒童總數的11% ;“問題孩子”3154人,占留守兒童總數的22.2%。
(三)空巢老人現狀及存在困難
1、現狀。全縣空巢老人9959人。其中生活不能自理、行動不便的156人,占空巢老人總數的1.6%。他們基本上要依靠政府、鄰居的幫助才能勉強維持生活。
2、困難。一是生活艱苦。子女不盡贍養(yǎng)義務的453人,占空巢老人總數的4.5%。他們主要靠自己養(yǎng)活自己,有的甚至還要養(yǎng)活孫輩,生活相當艱難。單身老人187人,占空巢老人總數的1.9%。他們基本無依無靠,一部分住進了敬老院,一部分在家自食其力,過一日算一日,過一年算一年。二是心理孤寂孤。心理孤寂老人1702人,占空巢老人總數的17%。他們大多因子女不在身邊,缺乏應有的照料,情感無人傾訴,加之勞務負擔重,少有時間與外界交流。大都過著“白天一把鎖,晚上一盞燈”的孤獨生活。
三、形成以上現狀的原因
(一)外出民工
1、制度缺陷。城鄉(xiāng)分割的二元結構,是產生農民工問題的體制根源;現行相關法律不健全,法制不完善,是產生農民工問題的制度缺陷。
2、社會原因。政府管理和職能轉變不到位,是產生農民工問題的機制障礙。贍養(yǎng)老人、撫養(yǎng)子女、禮尚往來等逐年增長的經濟支出負擔,迫使農民不得不離家外出打工,湊錢解決生活必需的開銷困難。建房或購房、子女上學等大筆經濟開支,同樣逼迫農民外出打工。被逼外出務工的民工之中,大多數文化水平較低,法律知識較淡薄,勞動技能不高,導致從事的工種較差,勞動時間較長,工資收入卻總體偏低,家庭負擔重,心理壓力大,事關國家和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與長治久安。
3、個人原因。農民工自身素質和組織化程度低,也是常產生農民工問題的重要因素。農民長期從事純農業(yè)耕種,勞務負擔重、收入低,而且可利用土地逐年減少,剩余勞動力逐年增加,改革開放以來,沿海地區(qū)和東中部企業(yè)的興起和發(fā)展,成為習水縣農民解決就業(yè)增加收入的向往之地。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