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了這樣一個故事。
十七歲時,御廚世家出身的他,就跟著飯店掌勺師傅后面,打下手,負責擇菜、洗菜和切菜。那是一家,國有星級飯店,優(yōu)勢是,他在那里上班,不僅有保障還有編制,劣勢是,他的崗位編制,就是打下手,一輩子,也做不了廚師。
打了整整三年的下手,有一天,掌勺的師傅突然感冒了,咳嗽得厲害,不能再站在鍋臺前炒菜了。但偏偏這時,飯店里的客人又多,都在等著菜吃,急得飯店經理和師傅團團轉。見此情形,他對經理和師傅說,讓我來試試吧,師傅很是驚訝,因為,他從沒教給他怎么炒菜,也從未看見過他炒菜,能行嗎?
于是,就死馬當活馬醫(yī)吧,經理當場也無奈地表示同意,于是師傅就讓他炒了??墒?,沒想到,他炒出來的菜,居然一點都不比師傅的差,味道堪稱絕美!師傅更加迷惑了,問他從哪學來的廚藝?他說,師傅呀,雖然,你沒有手把手教過我,但是,我天天就在你身邊打下手,整整觀察了你炒了三年的菜,早已記下了,你日常炒菜的方法、火候和放佐料的先后順序了,還能炒不好嗎?
此時,經理和師傅聽后,都大為感動,這之后,就把他調去掌勺了,幾個月后,他就代表自己所在的酒店,參加了當年的北京市廚師烹飪大賽,并且一舉,就奪得了那場大賽的金獎。
就在他順風順水,每個月都有著不菲的收入,外界都以為他會在飯店里一直掌勺下去的時候,他卻在心里暗下了一個決定,那就是四十歲后,一定不再炒菜,理由很簡單,他不想像師傅那樣,一輩子都站在煙熏火燎的灶臺前,僅僅只是個廚師!
他果真是想到做到,幾年后,他就在眾人的一片詫異聲中,辭了職。然后在北京的平安街上,開了一家叫“二友聚”的小飯店,雖然飯店很小,只有四張桌子,可每個月的收入都在一萬元,在人人都不是很富裕的上個世紀90年代,月月都是“萬元戶”,讓他感覺非常高興和自豪。
可是,很快他就發(fā)現一個問題,那就是,他每培養(yǎng)出來一個徒弟不久后,他們就會以各種理由作為借口,離開“二友聚”,跳槽到薪水更高的飯店去干,徒弟一走,他便又要不得不重新去招新徒弟,然后又手把手的教,可一旦教會又會走掉,如此反復。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