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對面有個小店,每天滾動播出的廣告就是:“老板娘跑了,老板娘跑了,老板無心經(jīng)營,清倉大處理。”
持續(xù)一個月以后就換為:老板娘回來了,老板娘回來了,老板慶祝,打折大酬賓。”下一個月是老板娘又跑了、老板娘又跑了......”其營銷的中心思想是老板娘。他賣的是“趣味”。
兩個西瓜,一個有藤蔓且?guī)~,一個無藤蔓 你買哪個?答:有藤的。賣瓜的賣的不是瓜不是藤,而是常識,你心中最想要的那個答案。
某面包屋 明示一個購物袋一毛錢,但是平常服務(wù)人員找錢時會特地說 “算了,我送你一個。”據(jù)說:這樣的一毛錢,與打9折相比,更讓顧客感到窩心心!它的是“另外”。
曾見過一個擺地攤的啞巴,他生意最好,他只用筆寫下一個數(shù)字,不費口舌,不二價。但是顧客樂意買單,一是大家更相信書面的東西,二是他有張樸實的臉。正如一個頂級價格談判手,口才反而是最后一位的。關(guān)鍵的,他賣的是“沒商量”。
常常聽見樓下賣水果的小販高喊;“又大又甜的蘋果,農(nóng)民親自種的蘋果!”每次我情不自禁笑出聲,難道有市民種帥蘋果?不過,他賣的是“本色”。報刊亭一大姐,她了解顧客的需要,常常能從一沓雜志里挑出顧客感興趣的內(nèi)容,她賣的是“知心”。
很多工程師和產(chǎn)品經(jīng)理不解,顧客要買的其實不是某個產(chǎn)品,而是他們需要運用一個產(chǎn)品來完成某件任務(wù)或解決某個問題。有句著名的話:顧客不是要買鉆頭,顧客要買的是洞。顧客要的不是馬桶刷,而是一個干凈的馬桶。
顧客需要一個紙杯喝水解渴,左等右等等不來,最終店員欣喜地端來了一杯紅酒,“雖然讓你等得很久,但你看我們提供的東西多高端啊......”這顯然是驢唇不對馬嘴的賣弄。
賣了就賣了,別賣弄;好買賣,就要有賣點,而最好的那兩點,就是特點與要點。
【公文寫作欄目文章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p>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