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政治體制改革從反腐倡廉開始,是十八大后突破黨和國家全局瓶頸的根本大計
當今我國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的復雜程度、黨面臨執(zhí)政挑戰(zhàn)的嚴峻程度、人民群眾期盼訴求的強烈程度等三個“程度”前所未有。干部管理制度俗稱“吏治”、干部管理部門俗稱“吏部”、干部自身俗稱“吏人”,被概括為“三吏”問題,更加尖銳地擺在執(zhí)政黨面前。如果說“三農”問題是解決國民經濟發(fā)展的基礎問題,那么“三吏”問題就是為解決黨長期執(zhí)政的根基問題。東歐巨變和蘇聯解體,人亡政息的教訓尤當引起警醒,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借古觀今,以史為鑒,對于共產黨來說,社會發(fā)展到中期,作風問題就成為能否長期執(zhí)政的核心問題,是關乎執(zhí)政壽命的長治久安大計。深層次講,作風建設進入到黨能否闖過歷代興亡周期律階段。元朝執(zhí)政89年,到2013年,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64年,距離元朝的89年還有25年。共產黨集天下智慧和精華領導新中國革命和建設,第一關得看黨能不能破解元朝執(zhí)政年限。哪位黨員敢擔保再有25年平安無事?
曾經流行民謠:看了《色戒》不相信愛情,看了《集結號》不相信組織,看了《投名狀》不相信朋友。這是一種殘酷的冷幽默,在某種意義上是當代電影文學醒世言,提醒共產黨改進作風,人心向背關乎死生存亡。
長期執(zhí)政面臨嚴峻挑戰(zhàn),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道路曲折,風險猶存。與西方政黨建設相比,共產黨建設步履維艱,比經濟建設錯綜復雜。古訓道:“行百里者半九十。”在黨建問題上,沒有勵精圖治、一絲不茍的精神,難過重重險關,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動搖。
馬克思在百科全書《資本論》中引用一句名言:“這里就是羅陀斯,就在這里跳躍吧;這里就有玫瑰花,就在這里歡舞吧。” 毛主席說得好:階級斗爭是綱,綱舉目張,一抓就靈。不抓反腐倡廉這個綱,很可能黨將不黨,國將不國,路越走越窄,應驗《紅樓夢》預言:“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因此,改變作風與反腐倡廉有機結合,政治體制改革從反腐倡廉開始,是十八大后突破黨和國家全局瓶頸的根本大計。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