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制度,與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基本經(jīng)濟制度等一起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廈的堅強支柱。否定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必然會動搖黨的執(zhí)政地位,動搖社會主義大廈的根基。由此看出,八十多年前的“三灣改編”,是多么的正確和富有遠見。
在毛澤東的帶領下,6個緊握的拳頭齊齊舉起:
“犧牲個人,服從組織,嚴守秘密,永不叛黨……”江西永新縣三灣村一座破舊的小閣樓里,響起洪亮的宣誓聲。
“三灣”楓樹坪
八十六年前這小小的一幕,拉開的卻是人民軍隊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轉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灣改編”?!墩罍嫔?mdash;—社會主義500年》第24集《革命新路》,以珍貴的畫面再現(xiàn)了這一歷史情節(jié),向人們訴說著昨天發(fā)生的故事,見證著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軍隊的學說的發(fā)展。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南昌起義,揭開了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chuàng)建革命軍隊的序幕。9月9日,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創(chuàng)建了中國工農革命軍。
南昌起義部隊打出的還是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旗號。秋收起義時,在毛澤東的主張下,誕生了我軍的第一面軍旗——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軍旗。紅色為底,象征革命;旗中央的五星,代表共產黨的領導;星內鑲鐮刀斧頭,表示工農聯(lián)盟……這就是我軍的第一面軍旗。這面軍旗,鮮明地突出了軍隊是在共產黨領導之下、軍隊是工農子弟兵的性質。然而,當時年輕的中國共產黨,尚缺乏領導和指揮軍隊的經(jīng)驗。
——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受挫后,兩個月就從起義時的2萬人減員至不足2000人。緊急關頭,共產黨人朱德和陳毅挺身而出,整頓部隊,保留了革命的火種。
——秋收起義部隊在向長沙進攻途中受挫后,9月29日到達永新縣三灣村。此時,部隊已由起義時的5000余人減員至不足1000人。
——“那時,逃跑變成了公開的事,投機分子竟然互相詢問‘你走不’,‘你準備往哪兒去’?這真是一次嚴重的考驗。”毛澤東親自發(fā)展的6名黨員之一、后來的開國中將賴毅曾這樣回憶當時的情景。
面對這種情況,毛澤東決定對部隊實行整頓和改編。“三灣改編”,是新型人民軍隊建設的開端,“支部建在連上”更是一個重大創(chuàng)造,成為人民軍隊建設的一項根本制度。從此,我軍有了永恒不變的軍魂,這就是:聽黨指揮,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馬克思在總結巴黎公社失敗教訓時明確指出,無產階級專政的首要條件就是無產階級軍隊。恩格斯說,獲得勝利的政黨如果不愿意失去自己努力爭得的成果,就必須憑借武器對反動派造成的恐怖,來維持自己的統(tǒng)治。很顯然,三灣改編,制定“支部建在連上”等一系列“黨指揮槍”的建軍方略,目的就在確保黨從根本上掌握軍隊,要義就在獲得和鞏固“自己努力爭得的成果。”也很顯然,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軍隊學說的生動實踐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
作為中國共產黨親手締造的人民軍隊,我軍從誕生那天起,就把“黨指揮槍”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南昌起義時,起義隊伍中成立了黨的前敵委員會,明確提出“黨的作用高于一切”,“黨組織是一切組織的根源”。三灣改編,以“支部建在連上”的組織形式,初步建立了黨在軍隊中的組織體系。古田會議決議,從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確立了黨領導軍隊的一系列根本原則、制度和措施。長征路上,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張國燾與黨爭軍權、分裂黨、分裂紅軍的行徑進行了毫不妥協(xié)的斗爭,保證了黨對紅軍的統(tǒng)一領導和指揮。毛澤東在總結這一歷史經(jīng)驗時深刻指出:“我們的原則是黨指揮槍,而決不允許槍指揮黨。”鄧小平多次強調:軍隊要聽黨的話,不能打自己的旗幟。由此可見,黨指揮槍是人民軍隊的性質所系、宗旨使然。堅持這個原則,就是堅持我們的祖根;丟掉這個原則,就丟掉了我們的命根子。
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始終是我軍最大的政治優(yōu)勢,是我軍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也是黨的事業(yè)成敗之所系、國家民族安危之攸關。我軍誕生之初,農民和從舊軍隊起義過來的人占大多數(shù),許多人雇傭思想、自由散漫、無政府主義和軍閥作風等比較嚴重。正是靠黨的領導,把一支散漫如豆的隊伍建成了高度集中統(tǒng)一的新型人民軍隊。羅榮桓元帥在回憶我軍初創(chuàng)階段時說:“如果不是毛澤東英明地解決了這個根本性問題,那么這支部隊就不會有政治靈魂,不會有明確的行動綱領,舊式軍隊的習氣,農民的自由散漫作風都不可能得到改造,其結果即使不被敵人消滅,也只能成為流寇。”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軍從小到大,由弱到強,打了400多次戰(zhàn)役,殲滅了數(shù)以萬計的國內外敵人,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戰(zhàn)爭活劇。新中國成立后,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使我軍不僅出色地完成了保衛(wèi)社會主義祖國的歷史任務,而且經(jīng)受住了各種政治風浪的考驗,成為黨和人民高度信賴的、捍衛(wèi)社會主義江山的鋼鐵長城。社會主義中國在國際風云變幻中能夠巍然屹立、逐步走上繁榮富強,“風景這邊獨好”;我們黨的執(zhí)政地位日益鞏固,面對國內外敵對勢力的破壞滲透,“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船”,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槍桿子牢牢掌握在我們黨的手里,就是有一支黨絕對領導下的忠于國家和人民的軍隊。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