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專題:http://416w.cn/topic30/yawyzth70years.shtml
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也是杰出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家,他在領導中國人民跟國內(nèi)外敵人進行艱苦卓絕斗爭的同時,還對革命文化和文藝 問題給予了極大的關心和注意。他的《新民主主義》等著作,在中國文化思想建設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的《講話》,總結“五四”以來革命文藝發(fā)展的基本歷史 經(jīng)驗,聯(lián)系延安和各抗日根據(jù)地文藝工作的實際狀況,解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論和政策問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中國思想史和文藝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 意義。
在《講話》中,給予最大注意并首先加以闡釋的,是文藝“為群眾”以及“如何為群眾”這個根本問題。從當時紛繁復雜的文藝現(xiàn)象中抓住它作為解決問 題的鑰匙,顯示了毛澤東同志作為馬克思主義者的敏銳的洞察力。毛澤東同志指出,文藝為什么人的問題,“本來是馬克思主義者特別是列寧早已解決了的”。早在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恩格斯就十分贊賞某些進步作家對“下層等級”的“生活、命運、歡樂和痛苦”的描寫,并譽他們?yōu)?ldquo;時代的旗幟”(注:《大陸上的運動》,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594頁)。八十年代,恩格斯非常關心反映工人運動的作品,認為工人階級的斗爭生活,“應當在現(xiàn)實主義領域內(nèi)占有自己的地 位”(注:《致瑪·哈克奈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462頁)。一九五年,列寧寫出了重要著作《黨的組織和黨的文學》,提出文學要為“千千萬 萬勞動人民服務”。他說:“這將是自由的文學,因為它不是為飽食終日的貴婦人服務,不是為百無聊賴、胖得發(fā)愁的‘幾萬上等人’服務,而是為千千萬萬勞動人 民服務,為這些國家的精華、國家的力量、國家的未來服務。”(注:《列寧選集》第1卷第650頁)十月革命以后,列寧在同蔡特金談話中進一步發(fā)揮了這個思 想:“藝術是屬于人民的。它必須在廣大勞動群眾的底層有其最深厚的根基。它必須為這些群眾所了解和愛好。它必須結合這些群眾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并提高他 們。它必須在群眾中間喚起藝術家,并使他們得到發(fā)展。”專業(yè)作家要“經(jīng)常把工人和農(nóng)民放在眼前”(注:《回憶列寧》,《列寧論文學與藝術》第2卷第 912、916頁),為他們創(chuàng)作真正偉大的藝術。在“五四”以后的中國,列寧和恩格斯一些論述雖然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初期就被介紹了過來,但文藝為什 么人的問題在實踐中并未得到解決。“五四”初年一些作家有過“平民文學”、“民眾文學”等主張,后來更提出過文藝屬于工農(nóng)大眾的口號,開展過多次大眾化的 討論,反映了文藝工作者認識的逐步進展。但最初所謂的“平民”、“民眾”,實際上還是城市小資產(chǎn)階級及其知識分子;文藝大眾化被許多人理解為只是作品語言 與表現(xiàn)形式的通俗化;革命作家雖也寫過一些反映工農(nóng)斗爭生活的比較好的作品,但由于客觀歷史條件的限制,也由于作家主觀思想上的弱點,文藝與工農(nóng)結合的問 題并未真正提上日程。不少左翼作者“各方面都表現(xiàn)出小資產(chǎn)階級的思想感情,但卻錯誤地把這些思想感情認做了無產(chǎn)階級的思想感情”(注:周揚:《馬克思主義 與文藝·序言》)。一九四一年前后延安文藝界暴露出的許多問題,正是“五四”以來這些弱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集中表現(xiàn)。毛澤東同志根據(jù)列寧主義的原則,強 調(diào)指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必須明確地徹底地解決它”。他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作了明確具體的說明:
我們的文藝,第一是為工人的,這是領導革命的階級。第二是為農(nóng)民的,他們是革命中最廣大最堅決的同盟軍。第三是為武裝起來了的工人農(nóng)民即八路 軍、新四軍和其他人民武裝隊伍的,這是革命戰(zhàn)爭的主力。第四是為城市小資產(chǎn)階級勞動群眾和知識分子的,他們也是革命的同盟者,他們是能夠長期地和我們合作 的。這四種人,就是中華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廣大的人民大眾。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