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認為:“中國無疑是一個崛起的大國——本已眾多的人口仍在增長,同時增長的還有它的經濟以及它的野心——所有這三點與俄羅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外,中國還有更甚于俄羅斯的地方,那就是它過去的歷史和目前的意識形態(tài)都顯示,在可預見的未來,它仍然會深深地敵視西方。……中國即便有很多弊端,它也不應該被孤立。中國太重要了,孤立無法解決問題。” 顯然,在這位“鐵娘子”看來,制約中國崛起的是體制,而不是無法出口思想觀念?! ‘斔龓?/p>
著遠征阿根廷的勝利余威,前來北京與鄧小平商談香港回歸時,在“鋼鐵公司”面前被碰得一鼻子灰,離開會場時,甚至摔倒在臺階上,以至于全世界要追問:“鐵娘子”是否碰上了比她更為強硬的東西?盡管如此受挫,她最后還是選擇了與中國的合作。這對于一向強悍,宣稱從不彎折的“鐵娘子”來說,無疑需要巨大的勇氣。
如果說馬島之戰(zhàn),是大英帝國的最后一次雄起,那么,在香港問題上的明智妥協(xié),則是這個帝國走下神壇后的成功軟著陸——歷史證明,實現(xiàn)明智、平穩(wěn)的軟著陸,甚至比崛起更為艱難。 自“鐵娘子”肇始,由“鐵娘子”振興,經“鐵娘子”落幕,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帝國,隨著最后一位“鐵娘子”的逝世,已經在2013年4月8日,徹底畫上了句號,可以蓋棺論定了。
在這面深深改變了中國歷史進程的英國鏡子面前,中國人究竟能看到一些什么值得資治通鑒的東西呢?究竟是什么,能賦予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以“鐵”的內涵,而導致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不再需要冒險依賴某個人的能力、操守乃至性別? 人們都會注意到一只鷹——而不是一群鴿或者一大群雞——的消失,因為,天空突然少了些什么,但是,一只鷹的消失,依然不減天空的遼闊……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