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憐,又是他被車裂的結(jié)局。當(dāng)他被復(fù)仇的人群逼得走投無路的時候,故國不接納他,他只好帶著他的為數(shù)寥寥的徒屬北上擊鄭,做無望的困獸之斗。他大約想在秦以外自營一塊容身之所。他知道他在秦已無立錐之地。那些官銜、封號、連同商於十五邑的封地,頃刻之間都灰飛煙滅。諸侯各國紛紛對他關(guān)起大門,如避瘟神。身后是被他割了鼻子、八年閉門不出的公子虔,對他咬牙切齒;眼前是四面豎起的墻壁,一片說“不”的聲音,“所逃莫之隱,所歸莫之容”(《新序》),天下之大,幅員之廣,除了那幾個死心塌地的徒屬,再無他的朋友—他以前太無視朋友的價值,太踐踏基本的為友之道了。當(dāng)個人毫無自身的獨立意志與獨立操持,拋棄一切基本的道德信條而依附體制時,體制能給予你的,當(dāng)然也可以拿走。一切自上而下的改革也往往免不了人亡政息的結(jié)局(假如再沒有外部壓力或?qū)ν獠繅毫φf“不”的話)。聰明絕頂?shù)纳眺彪y道真的不知道這一天終會到來?在他被車裂前五個月,趙良就警告過他:“秦王一旦捐賓客而不立朝,秦國之所以收君者,豈其微哉?亡可翹足而待。”—老秦王一旦伸腿死了,秦國以罪名來收捕你的,人數(shù)會少嗎?你的死期很快就要到了!五個月后,可憐的、走投無路的、被世人所拋棄的商君,被殺死在鄭國的黽池,然后尸體又被殘忍地車裂(此據(jù)《史記·商鞅列傳》。《秦本紀(jì)》言似直接車裂)。咬牙切齒的復(fù)仇者們殺了商鞅全家,包括白發(fā)蒼蒼的老母。到此時,商鞅又把自己的生命、全家族的生命奉獻(xiàn)給秦國了。其罪名真是極具黑色幽默:“莫如商君反者!”—一個把良心生命都獻(xiàn)了出來的忠心耿耿的人,最后卻得到了“反叛”的罪名!不知商鞅在目睹自己白發(fā)蒼蒼的老母血濺屠刀的時候,這個力倡大公無私的人,是何等樣的想法?
所以,對商鞅,我實在不忍心說他的壞話。事實上,我內(nèi)心里倒給他十分的敬意。在讀到他走投無路仰天長嘆時,還為他掬一把心酸淚??墒?,讀完《商君書》,卻又不得不說他的壞話。好在《商君書》并不一定全是商君所作,高亨先生認(rèn)為至少有五篇不是他的,而郭沫若則認(rèn)為除《境內(nèi)》篇外,其余均非商君所作。這樣,我寫下面的文字時,感情上就不是十分的別扭—且讓我這樣自欺一回罷。《史記》中的商鞅和《商君書》中的商鞅,確實給我兩個極不協(xié)調(diào)的形象。如果《史記》中的商鞅令人敬、令人惜、令人憐,那么,《商君書》中的商鞅形象則是令我懼、令我惡、令我恨。
事實上,對商君,司馬遷的態(tài)度也頗曖昧。在寫有關(guān)商鞅的行事及政績時,太史公幾無一句貶責(zé)之詞,甚至說出“秦民大悅”的話來。同時還令人可疑地寫了一大段商鞅以帝王之跡干孝公,不得已而后用霸道的文字。“跡其欲干孝公以帝王術(shù),挾持浮說,非其質(zhì)矣。”這不能不說有為商鞅開脫之嫌??墒?,在傳后例行的“太史公曰”里,他又說商鞅是“天資刻薄人也”,“少恩”,“卒受惡名于秦,有以也夫!”—這不頗有點幸災(zāi)樂禍的味道么!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