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羋月傳》的熱播引發(fā)了民間不少對商鞅的評論。媒體上有《最黑不過“商君書”》、《警惕商鞅主義的幽靈》等不少評論。有的認為商鞅禍國殃民,是中國封建專制的總根源;有的說商鞅的思想就是民眾不能太富的愚民政策,就是不至于餓死的饑民政策,愚民是商鞅思想的幽靈。到底什么是商鞅思想的糟粕,什么是商鞅思想的真精神,成了一筆糊涂賬。
“自漢以來,學者恥言商鞅”?
事實上,商鞅死后,歷史上一直有兩種對商鞅的對立評價,這種論爭已經(jīng)持續(xù)了兩千多年,大概還會持續(xù)很長時間。宋朝的大文豪蘇軾在文學詩詞上有極高造詣,但在商鞅評價上卻開了一個極端評價的壞頭。他聲稱“自漢以來,學者恥言商鞅”。其實這是故意罔顧事實。漢之劉向、劉歆,唐杜佑,宋裴骃、王安石等大學者對商鞅的評價都非常高;宋之后,尹桐陽、朱師轍、章太炎、嚴復、梁啟超、麥孟華、常燕生、陳啟天、呂思勉等大多數(shù)為《商君書》注釋或為商鞅寫傳的學者,在批判商鞅的燔詩書等極端行為的同時,對商鞅給予很高的評價。如劉向說商君“極身無二慮,盡公不顧私”,梁、麥、常等皆贊商鞅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司馬遷雖然也批判商鞅“刻薄寡恩”,但對商鞅評價其實是最高的,直比三皇五帝的圣賢時代的用語,說商鞅的法治行之十年,“秦民大悅,鄉(xiāng)邑大治”,蘇軾為此攻擊司馬遷,說司馬遷訴商鞅之功是一大罪。
沒有人否認商鞅思想中有許多陰暗的東西,如愚民、弱民、制民、燔詩書、禁文教、君權獨占、什伍連坐、輕罪重罰、不告腰斬、嚴刑峻法等。但商鞅思想的主體,不是什么愚民的幽靈,專制的幽靈,商鞅思想的真精神,是反對人治、反對蒙昧、反對專制的法治精神。商鞅的改革也有重大局限,其思想有不少糟粕,但商鞅是中國歷史上一位以身殉法的盡公不顧私的偉大政治家,其人格是偉大的,其思想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唯一的以法治國的思想遺產(chǎn)。
《商君書》禍害最深的是毀商?
現(xiàn)在批判商鞅的許多觀點,不能客觀公正地對商鞅的思想做出歷史的評價,往往攻其一點,不及其余。比如,批判者言,《商君書》禍害最深的是毀商。商鞅采取了抑制商業(yè)的嚴厲打壓政策,但是我們翻閱《商君書》,他明明把農(nóng)商官定為“國之常官”。商是三大合法職業(yè)之一,甚至還把商列在官的前面,從來沒有說過取消、消滅商業(yè)商人,甚至還在《墾令》中提出在軍隊中設立“軍市”。軍市禁止女子、游手好閑者進入,不能買賣糧食,但可讓商人參加軍品的生產(chǎn)和供給。這說明并無明令不能經(jīng)營。商鞅的政策是把市利讓給農(nóng)民,減少商人與農(nóng)民爭利的機會。商鞅在農(nóng)村地區(qū)限制商業(yè),但對城市的商業(yè)沒有明令限制。
更重要的是,商鞅經(jīng)濟改革的重大措施,是允許土地私人買賣,這與取消市場的“計劃經(jīng)濟”就更不搭邊了。有些政策實際上也沒有那么嚴格地實行,比如說《墾令》中有“廢逆旅”(廢除旅店),但實際上沒有做到,如批評商鞅的司馬遷所載,甚至在秦國荒僻的邊界上也還有旅店的存在。從歷史上看,秦國的商業(yè)實際上發(fā)展得相當好,戰(zhàn)國時期的八大商人,有四個出在秦國。所以,說商鞅視商人為仇讎,自由商人幾乎被消滅,可能有些過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