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干部的修養(yǎng)問題
看過成百上千的書籍或人物傳記之后,我認識到:歷史人物失敗者多,成功者少。成功或失敗的原因眾多,我從中歸納了一些共同的原因。其中,成功的原因有四條。第一,天合。不是和平的和,也不是和諧的和,而是天人合一的合。第二,地合。第三,人合。第四,自己跟自己合。我把它概括為“四合”。那么失敗者的共同原因也是四條。第一,天不合。第二,地不合。第三,人不合。第四,己不合。關(guān)于干部的修養(yǎng)問題,我今天就從“四合”這個角度同大家進行討論。
(一)天合
首先我們看“天合”。過去有一段時間,我們太不重視“天”了。我們曾經(jīng)高喊口號“跟天斗,人定勝天”。這么說的好處是可以調(diào)動人的積極性,但是夸大了人的因素。
北京清朝時叫順天府,南京叫應天府,沈陽叫奉天府。明朝嘉靖皇帝是從湖北安陸來的,他老家叫承天府。天安門明朝時叫承天門,清朝改名叫天安門,也沒離開“天”字。“天”第一要敬,第二要知。孫中山先生有句話叫“識時務者為俊杰”,那個“時”就是天時。我說的這個“天”不是儒家“天理”的天,不是道家“天道”的天,不是宗教“天地”的天。我是從歷史學的角度來說這個天,天時的天。就是《易經(jīng)》里所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那個天。曾有一個學者說,天時有小天時和大天時之分,小天時決利鈍,大天時決興亡。大家想想看,如果朱元璋早生一百年,剛好是成吉思汗鐵騎橫跨歐亞的時候,朱元璋成得了什么氣候呀。努爾哈赤如果早生一百年,正趕上明朝盛世的時候,努爾哈赤又能有什么成就呀。孫中山先生如果早生一百年剛好趕上康乾盛世的時候,哪里會有孫中山成勢的機會呀。所以說,一個人能不能成勢,天時很重要。越高級的干部越要考慮天時,敬天時,知天時,善天時。
對天時要善待,怎么善待呢?我認為是“善行善止”。天時到了能行的時候就行,不能行時就要止。
我講一個歷史故事給大家,是永樂皇帝和他的軍師道衍和尚的故事。永樂皇帝在北京做燕王時,想要起兵攻打南京。都準備好了,但是他不知道民心怎么樣,又不能開會商量,怕走漏了機密。于是,他把高僧道衍和尚請到府上,擺上酒飯招待著。朱棣想測驗一下道衍對他起兵一事是贊成還是不贊成,又不能明說。于是朱棣說,我出個對子,我說上句,你對下句。朱棣說“天寒地凍,水無一點不成冰。”道衍馬上就說“國亂民愁,王不出頭誰作主。”意思是,這種形勢下,您不出頭,誰去做這個主呀?主就是國君的意思。永樂一聽就明白了,道衍和尚是同意自己做皇帝的。于是,經(jīng)過秘密籌備就決定起兵了。起兵之前在北京,當時叫北平,舉行隆重的出征典禮儀式。事先都算好了黃道吉日的,可是儀式剛要開始,突然狂風暴雨,房子的瓦都被掀翻刮到地上摔碎了。朱棣當時臉色就變了。他猜想,這是不是上天示警不讓我起兵呀!可是都做了這么大的動作,朝廷都知道了,我又不能收兵了,怎么辦呢?這個時候,道衍和尚哈哈大笑,說道:“好啊,好啊,飛龍在天,灰瓦落地將易換皇瓦。”意思是說,你不是要做皇帝要成龍嗎,龍是騰云駕霧的,當然要有風雨了。你成了皇帝,房子的瓦就不是灰瓦,而是黃色的瓦了,所以灰瓦就被掀落在地上了。好啊,好啊,值得慶賀。燕王聽了很高興,起兵揮師南京。四年后打到南京,奪取政權(quán),他就是永樂皇帝。他做了皇帝以后,要論功行賞。道衍和尚自然是頭功。但是,道衍和尚拒絕了皇帝封賞的官爵、豪宅、良田、美女等等賞賜。堅持做和尚。于是永樂皇帝把北京西單現(xiàn)在電報大樓附近的一座寺廟雙塔寺賜給道衍和尚,讓他在那里清修。準許他到朝廷商量事時穿上朝服,退朝的時候披上袈裟。道衍和尚一直活到80多歲,以終天年。這就是“善行善止”。
上面我還提過,作為領(lǐng)導要“敬天時”。要知道,天時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你個人不能選擇。但是可以“借”天時成事。比如金融危機,對某些人是危機但是對另外一些人又是時機。有些人在金融危機的時候跳樓自殺了,有些人卻借這時候發(fā)財了。所以要敬天時,借天時。以我個人為例,文革十年,學校不上課,工廠也不生產(chǎn)了,好多人都去搞運動,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業(yè)都被耽誤了。那時候,我天天到圖書館看書。文革十年我看了十年書?,F(xiàn)在我回過頭來想,我就是在借天時。文化大革命這個背景就是天時,改變天時是不可能的,但是借這個天時,我是做到了。所以我說,要敬天時,要知天時,要善待天時,要借天時。
(二)地合
我們朝陽區(qū)的地理條件很優(yōu)越,這為發(fā)展朝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條件。我們要很好地利用它。這就是與地合。
(三)人合
做領(lǐng)導的人大多都能體會到:人緣有多大,這個事業(yè)就能做多大。這就是與人合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