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難之際,出任北方局書記
1927年4月27日至5月上旬,王荷波在武漢參加了黨的“五大”,當選為中央監(jiān)察委員。6月,出席了第四次全國勞動大會,當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常委。7月15日,汪精衛(wèi)在武漢發(fā)動了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大批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慘遭殺害,第一次國共合作徹底破裂。在革命的危急關(guān)頭,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了著名的“八七”會議。會上,王荷波當選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會議決定成立中共中央北方局,以王荷波、蔡和森、彭述之、張昆弟、劉伯莊五人為委員組成,王荷波任書記,蔡和森為秘書。北方局下轄順直(今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滿州、山西及內(nèi)蒙古各支部。
王荷波受命于危難之中,會后急赴北方局主持工作。9月,王荷波奔赴華北各地傳達“八七”會議精神,還親自到農(nóng)運基礎(chǔ)較好的玉田縣,主持召開縣委擴大會議,組織冀東農(nóng)民準備武裝暴動。
9月底10月初,奉系張作霖和山西軍閥閻錫山火拼。北方局利用這一形勢,擬定了工人起義的秘密計劃,加緊籌建北京市總工會,積極發(fā)展會員。但是,工人在散發(fā)傳單時不幸被巡警查獲,敵人追蹤到工會機關(guān)進行搜捕,黨的地下組織遭到了嚴重破壞。10月18日,王荷波在北京法政大學(xué)第一院不幸被捕,北方局和北京市委十八名領(lǐng)導(dǎo)同志相繼陷入敵手。
在獄中,王荷波受盡酷刑,堅貞不屈,寧愿犧牲自己,也要保存組織。他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談?wù)撝磥砀锩膭倮?,深信共產(chǎn)主義在中國一定能實現(xiàn),臨難前唯一的囑托是,請求黨組織對他的子女加強革命教育,千萬別走和他相反的道路。反動軍閥張作霖深怕政局不穩(wěn),迫不及待地下令殺害王荷波等人。
1927年11月11日深夜,王荷波等18人被綁上了陸軍軍法裁判處的刑車。刑車剛到安定門外箭樓西邊就猛然煞住。王荷波等人拖著沉重的鐐銬,從車上下來,在反動軍警的刺刀下蹣跚前進。面對敵人的槍口,王荷波挺直高大的身軀,視死如歸。他放聲高呼:“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打倒軍閥反動統(tǒng)治!”嚇得劊子手們目瞪口呆,手足無措,連忙倉促行刑,就地掩埋。解放后,周恩來指示尋找王荷波遺骨王荷波犧牲后,周恩來萬分悲痛。但當時在白色恐怖之下,不可能很好地收斂和安葬其遺體,這成為周恩來的一件憾事。
北京解放不久,周恩來指示修建八寶山革命公墓的同時,指示北京市副市長吳晗組織力量尋找王荷波的遺體。吳晗安排北京市公安局和民政局抽調(diào)人員專門辦理此事。好不容易在偽京師警察廳的檔案中找到了當時的原始記錄,得知王荷波就義的地點是在北京安定門外箭樓東側(cè)。經(jīng)過艱難的挖掘,終于發(fā)現(xiàn)了王荷波等十幾名烈士的遺骨。吳晗馬上將情況報告了總理,周總理當即指示將烈士遺骨移葬八寶山革命公墓,還表示要親自參加移葬典禮。
1949年12月11日,周恩來與彭真、李立三等領(lǐng)導(dǎo)同志,懷著沉痛的心情,親臨八寶山參加王荷波等烈士的移葬典禮。周恩來身穿灰色大衣,神情莊重,率數(shù)百群眾向烈士遺骨深深地三鞠躬。典禮結(jié)束后,烈士們的遺骨被臨時安葬。后來,公墓又為18位烈士修建占地約100平方米的集體墓園,并豎立了一塊高大的紀念碑,上面寫道:“王荷波等同志,曾在中國共產(chǎn)黨北方局領(lǐng)導(dǎo)下進行革命斗爭,不幸于一九二七年十月間被軍閥張作霖逮捕,于同年十一月初慘遭殺害,壯烈犧牲于北京。”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