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未經報告人審核。作者觀點不代表宣講家網立場。未經宣講家網站同意,請勿轉載。)
提要:“北京精神”是城市精神與核心價值的統(tǒng)一,是城市共性與北京個性的統(tǒng)一,是城市特質與市民氣質的統(tǒng)一,是歷史底蘊和未來愿景的統(tǒng)一,具有包容性、人民性和導向性。培育“北京精神”,需要通過文化推動、典型示范和實踐深化,把“北京精神”內化于人的心靈,要外顯在經濟社會生活每一個層面、每一個方面的全過程。
“北京精神”11月2日在北京會議中心正式發(fā)布,現(xiàn)在全市都在傳播和踐行。“北京精神”是一代又一代的北京人創(chuàng)造、實踐、傳承的價值理想,是北京在發(fā)展進步過程中逐步積累、不斷深化的文化內核和思想動力,源遠流長,與時俱進。提煉、培育“北京精神”,是北京市在新的發(fā)展階段,站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和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國家文化中心的新高度,提高文化自信、文化自覺,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一次生動的實踐。愛國、創(chuàng)新、包容、厚德作為“北京精神”的表述語,概括了北京的文化特質,體現(xiàn)了北京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符合首都人民的文化品味、精神追求。
我今天講兩方面內容:一、“北京精神”的特征;二、怎樣培育“北京精神”。
一、“北京精神”的特征:四個“統(tǒng)一”、三個“性”
(一)“北京精神”的四個“統(tǒng)一”
第一個“統(tǒng)一”,是城市精神與核心價值的統(tǒng)一。“北京精神”表述語出來之后很多人問:為什么把“愛國”選為“北京精神”?哪個城市不愛國?是的,每個城市都愛國,因為愛國是千百年來人們對自己祖國最深沉、最深厚的感情。但是北京作為首都,它與祖國和民族的命運更加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必須更加典型、更加深刻的去體現(xiàn)國家與民族的意志和要求。“北京精神”實際上是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特征的時代精神,貫穿著“八榮八恥”榮辱觀所要求的、所倡導的價值規(guī)范和道德理想。所以“北京精神”是把城市的精神跟民族的精神和我們這個國家的價值追求緊緊融合在一起。每個人都愛國,每個城市都愛國,但是愛國在北京的分量更重。
第二個“統(tǒng)一”,是城市共性與北京個性的統(tǒng)一。很多學者撰文說“愛國、創(chuàng)新、包容、厚德”沒什么個性,總結“北京精神”應該把北京最獨特、最精致的內容提煉出來。這些專家說的沒錯,但是城市的個性不具有排他性、唯一性,本質上講它也是城市的共性。沒有一個城市具有一種其他城市不具備的品格,只是城市共性的諸多的元素在這個城市有幾個元素表現(xiàn)的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在那個城市可能其他幾個元素表現(xiàn)的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如此而已。所以城市的個性實際上是城市共性的幾個方面在你這個城市的突出表現(xiàn)。我查了一下,像選“包容”的,南昌是大氣開放,成都是和諧包容,長春是寬容大氣,哈爾濱是開放包容,蘇州是崇文融合,上海是海納百川、追求卓越、大氣謙和,但是每個城市講包容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講“創(chuàng)新”的,南京、廣州、成都、大連、深圳在它的城市精神中都有創(chuàng)新,但是北京講創(chuàng)新有它自己的理由,因為北京有創(chuàng)新的傳統(tǒng)、創(chuàng)新的資源和創(chuàng)新的最強烈的動機。北京作為首都,應該有首都意識、首善意識、首創(chuàng)意識,而創(chuàng)新是保持首善、保持發(fā)揮示范作用的一個根本前提。如果沒有創(chuàng)新能力,事事都跟著別人走,那北京的引領示范作用怎么發(fā)揮。而且北京的創(chuàng)新資源是最豐富的。從科技方面來看,北京有86所高等院校,將近400所各種研究機構, 80多個國家重點研究室,30多個國家工程重點實驗室,兩院院士一半都生活、工作在北京,中國五百強企業(yè)中有96家總部在北京,世界五百強企業(yè)中有41家總部在北京,其中有187家的分支機構設在北京。創(chuàng)新資源的聚集孕育了北京這個城市的創(chuàng)新品格、創(chuàng)新追求。所以,無論是從傳統(tǒng)來看,還是從資源來看,還是從我們的動機來看,北京都有100%的理由來把創(chuàng)新作為北京的精神品格之一。
第三個“統(tǒng)一”,是城市特質與市民氣質的統(tǒng)一。在精神層面城市跟它的市民是融為一體的,我們說這個城市的品格實際上就是說這個城市它的市民的精神世界的反映。北京城市無論有什么景觀還是多么豐富的文化遺存,歸根究底是一代又一代北京人的智慧,是它的感情的外在的投射。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景象是元大都遺存下來、一朝一代慢慢建設壯大起來的一個都城。元大都雖然是蒙古人的都城,但它也是按照我們中華的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哲學來構建的,它的基本依據(jù)是《周禮·考工記·匠人營國》。所謂匠人,實際上是建筑師、規(guī)劃師。“匠人營國,方九里”,就是九里見方。“旁三門”,就是城市的四個方向每一邊是三個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就是每一條路都可以走九輛車。然后是“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我們看看明清時代遺留下來的北京城,中軸對稱,規(guī)則嚴整,大片低矮的四合院中有節(jié)奏地矗立著故宮、景山、天壇、鐘鼓樓和幾大城門。所以,我們北京城市的天際線在世界古都中具有唯一性,平緩開闊,錯落有致,現(xiàn)在北京的中軸線也在積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北京的建筑、古都不僅有規(guī)劃,而且有文化,它反映的是北京的中庸、方正、和諧、秩序的一種內在的哲學精神。英國著名科技史專家李約瑟說,中國古代的都城“將深沉的對自然的謙遜的情懷與崇高的詩意組合起來,形成任何文化都未能超越的有機圖案”,這就是北京的城市文化。厚德、包容,外顯可能是這個城市的景觀、城市的氣派、氣象,但實際上是我們北京市民心靈的一種外在反映。每一個城市的景觀實際上都凝聚著市民的價值觀,凝聚著市民的情感。我們講文物保護,那文物怎么形成的?我總結了三個要素:第一是要堅硬,要結實。如果一點就破,一踹就碎,這個東西不能成為文物,所以我們要把思想書寫在比較堅硬的物體上,這樣就不怕風雨,不怕歲月的侵蝕流失,才得以長久留存。所以古代的僧人搞石刻,像重慶的大足石刻、房山區(qū)的云居寺石經,等等。第二是精致。必須把這個時代人民的最高智慧、最高創(chuàng)造力體現(xiàn)出來,粗制濫造、毫無價值的東西不能成為文物。第三是要富有意義。文物要耐人尋味,要值得后人不斷的解讀,解讀它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比如山上滾下來一塊石頭,你很珍視它,把它撿回去作為文物藏起來,人家會說你是白癡,因為它沒有意義,也不精致,只有堅硬。所以,堅硬、精致、富有意義三者構成了文物自身的特征。反過來看,我們城市留存下來的各種景觀、各種文物,實際上是凝聚著先人的價值和情感,我們通過對文物的研究和解讀,能夠了解祖先的情感世界和價值觀。
第四個“統(tǒng)一”,是歷史底蘊和未來愿景的統(tǒng)一。愛國、創(chuàng)新、包容、厚德,既是對歷史的概括,也是對未來的期許,一方面反映的是北京的傳統(tǒng),另一方面又是對北京和諧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這種美好未來的一種新期待。偉大的城市都有自己固有的血脈,城市的發(fā)展都是沿著這個脈絡前行的。北京提煉“北京精神”,首先是對我們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一個概括,然后是對美好未來的一種展望。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夢,在北京這個城市做夢,既可以夢見未來,也可以夢回元明清,八百年的京華煙云可以繚繞在自己的心頭,所以北京是一個很有逸韻,很有歷史感的文化之都。我們總結“北京精神”的表述語,實際上是對北京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進行了一番認真審視。我們有很多特征都流淌在北京的血脈當中,比如包容,北京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政治定位,它的包容性跟其他城市不一樣。什么是北京人?你不能把北京作為一個普通的戶籍所在地。北京由于它的首都性質,客觀上成為一個創(chuàng)業(yè)平臺,五湖四海的仁人志士帶著夢想,帶著激情,帶著理想,到北京這片熱土上有所作為,留下自己的業(yè)績,創(chuàng)造自己的財富,他就是北京人。實際上北京由于首都功能它的人口結構不斷調整極具包容性,漢族的、少數(shù)民族的,各種文化、各種人群聚集在這里,漢文化跟東北的森林文化和西北的草原文化在這里有機地結合起來,這種精神一脈相承到現(xiàn)在。最近一次北京戶籍調查是1961.4萬常住人口,其中704萬是沒有北京戶口的,30多萬是外國人。為外地人創(chuàng)造機會,為外國人提供國民待遇,北京以它寬廣、寬厚的胸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北京積極評價外來人口的貢獻和影響,對困難群體給予社會保障和社會關懷,對形形色色的多元人才提供創(chuàng)業(yè)的平臺,這就是北京的大度、北京的大氣、北京的胸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北京建設世界城市,必須要有這種開放的心態(tài)、博大的胸懷,只有這樣才能面向未來,面向世界。
(二)“北京精神”的三個“性”
第一個“性”是包容性。城市精神跟企業(yè)文化、企業(yè)精神有類似的地方,如果一個企業(yè)建設企業(yè)文化就是成天想著自己賺錢、自己發(fā)展,那這個企業(yè)是沒有出息的。大凡世界上有前景、有愿景的企業(yè)都是胸懷天下的,把客戶的利益、上下游企業(yè)的利益、社會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們都用手機,諾基亞最著名的口號是“科技以人為本”,給廣大顧客帶來方便,給社會創(chuàng)造效益,給整個世界聯(lián)絡創(chuàng)造更多的方便。青島海爾的服務口號叫“真誠到永遠”,無論你是否了解這個企業(yè),聽了這個口號之后心里就有一股暖流,感覺這個企業(yè)真通人情,真達人意。如果它說我“賺錢到永遠”,這個企業(yè)形象肯定就差了。城市的精神和企業(yè)的精神一樣,不僅要考慮城市自身的發(fā)展,還要考慮到祖國、民族和其他城市,包括世界同行共同的利益,這樣才能做大做強,才能建設中國特色的世界城市。
第二個“性”就是人民性。嚴格來講,“北京精神”就是一個市民精神,它是由一代又一代的北京市民創(chuàng)造傳承實踐的,我們今天之所以給大家提出一個表述語,實際上就是把這種文化資源、文化財富自覺的加以利用,使它更好的發(fā)揮凝聚力、引導力。說“北京精神”具有人民性,是指它是人民創(chuàng)造的,也是市民投票選舉的,2929709張市民選票和中央九常委的九張票,就是我們“北京精神”投票的總數(shù)目,這充分體現(xiàn)了“北京精神”評選活動的高度參與、廣泛關注、高度聚焦,在社會上引起了積極的影響。“北京精神”就是市民精神,由市民孕育、傳遞、實踐,由市民評選,而且由市民踐行,它實際上是我們這個城市同城之人精神世界的同心圓,是我們心靈世界的共同投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情懷、獨特的個性、獨特的追求,但是我們共同的投影是愛國、創(chuàng)新、包容、厚德。就像一個燈光照下來,陰影最重的部分就是共同點,就是聚焦點。“愛國、創(chuàng)新、包容、厚德”就是我們精神世界的共同投影,是我們同城之人精神世界的同心圓,因而它是我們這座城市的文化品格,是我們這座城市的集體人格。大家一定要樹立一個觀點,即北京精神是北京市民的,而且由市民來發(fā)布的。我們請了一些市民代表,包括被評為“北京好人”的外來人口李高峰,鄧亞萍、戴玉強、孫冒芳等具有代表性的人來共同發(fā)布“北京精神”,而不是市領導一聲令下。所以“北京精神”來自人民,要由人民去踐行、去體現(xiàn),它具有人民性。
第三個“性”是導向性。“北京精神”不僅是對我們文化傳統(tǒng)的一個簡單總結,也賦予了它對未來的一種導向。北京要在全球化進程中建設中國特色的世界城市,需要我們給這座城市一個價值的導向、精神的坐標?,F(xiàn)在中國在凝聚、牽引世界目光上做的是非常成功的,現(xiàn)在有一個術語叫注意力經濟,就是誰能搶奪世界的目光、凝聚更多的注意力,誰就能獲得更多的發(fā)展機遇。就像一個女孩兒走到大街上一樣,回頭率高她找到白馬王子的機會就高,如果在街上走了一圈一個人也不看她,那她找到白馬王子的機會可能就要少了。一個國家、一個城市也是如此,你必須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來彰顯自己的魅力,來牽引世界關注你的目光。我們舉辦一屆高水平有特色的奧運會,不僅僅是搞一個體育盛事,而是中國實力、中國魅力的大展示。這屆奧運會有204個國家參會,11000多名運動員,26598名注冊記者,還有5000多名非注冊記者,僅電視報道的高清晰錄像就5000多小時,吸引全世界的觀眾有47億人。他們不僅僅是看比賽,而且是在看中國5000年的文明、30多年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以及現(xiàn)代文明、開放的中國人的新形象。我們舉辦世博會也是這個道理,就是讓大家來關心中國,關注中國。在吸引別人注意力方面,北京市總體做得非常好,但是在某些領域、某些人群中,我們凝聚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集中思想、集中意志方面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這就像卞之琳寫的詩一樣: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我們參與全球化,參與國際競爭,要讓文化走出去還要請進來,要加大文化交流的力度,如果沒有一種精神坐標、一個價值定位,很可能會迷失方向。如果沒有愛國作為引領、創(chuàng)新作為驅動、包容作為胸懷、厚德作為品格的話,北京這坐城市就很難在建設世界城市的過程中立住腳跟。所以,這四個詞具有強力的方向感、鮮明的導向性。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