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馬克思致約翰·菲力浦·貝克爾 1866年8月31日
馬克思 恩格斯/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
日內(nèi)瓦[注:信上蓋有橢圓形圖章:“國際工人協(xié)會。中央委員會。倫敦”。——編者注]
1866年8月31日[于倫敦]
親愛的貝克爾:
榮克當代表大會[270]的主席是非常必要的:
(1)因為他能說三種語言——英語、法語和德語。
(2)榮克是中央委員會的正式代表,而奧哲爾(而且他只懂本國語言)不是中央委員會選出來的。我們選出了以榮克為首的四名代表;奧哲爾只有自己弄到錢(當然要由我們作擔保)才能走。他沒有為協(xié)會做過什么事。
(3)克里默和奧哲爾策劃了極其卑鄙的陰謀,企圖在最后時刻阻止榮克和??羲箘由怼?/p>
(4)奧哲爾希望當選為代表大會主席,以便得到這些英國人的景仰,并且違反中央委員會的絕大多數(shù)的意愿,設法在明年當選為中央委員會主席。
(5)不論克里默或是奧哲爾,他們兩人都在改革同盟中出賣了我們,他們在那里違背我們的意志走上了同資產(chǎn)階級妥協(xié)的道路。[218]
(6)克里默先生在道德上完全墮落了。他所追求的只是得到一個“有報酬的”職務,而且不做工作。所以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當在代表大會上選他當總書記(這是唯一有報酬的職務)。應當在總書記必須掌握一種以上的語言這個托詞下——其實是完全合理的——選舉??怂?。
(7)中央委員會主席不應當由代表大會選舉,而應當在這里,即在倫敦選舉,因為這個人物只具有地方性意義。
(8)在選舉代表大會主席時你應當當場聲明,只有會說幾種語言的人才能在國際代表大會上擔任主席,這至少是為了節(jié)省時間,等等。
(9)請把這件事通知杜普累。
(10)如果你能在代表大會開會以前請??羲拱盐乙灾醒胛瘑T會的名義為倫敦代表們寫的《指示》[注:卡·馬克思《臨時中央委員會就若干問題給代表的指示》。——編者注]譯成德文,那就很好。
祝好,握手。
你的 卡爾·馬克思
注釋:
[218]在改革同盟1866年2月28日至3月1日在倫敦圣馬丁堂召開的全國代表會議上,各種為改革英國選舉法而斗爭的組織的代表(其中包括由??怂?、卡特、榮克、列斯納等人組成的總委員會的大代表團)主張給予英國所有男性成年居民以選舉權。參加這次會議的還有工聯(lián)活動家,這些工聯(lián)活動家與改革同盟和總委員會的政策背道而馳,在選舉改革運動中搞分裂。他們聲稱,作為最近的目標,只要賦予房客選舉權就行了。
1866年3月12日,羅素—格萊斯頓的自由黨政府向下院提出選舉法改革法案。這個法案利用了1860年被否決的羅素改革法案的基本原則,規(guī)定降低選民的財產(chǎn)資格,即在郡里降到十英鎊,在城市里降到七英鎊。這個法案的通過意味著使生活最有保障的工人成為選民以增加選民的人數(shù)。
改革同盟理事會在資產(chǎn)階級激進派和主張妥協(xié)的工聯(lián)領袖的影響下,在1866年3月16日和20日的理事會會議上正式支持格萊斯頓的這個曾經(jīng)引起托利黨人和部分自由黨人強烈反對的極端溫和的法案。——第199、204、526頁。
[270]總委員會早在1865年3月關于巴黎支部中的沖突的決議中就反對只有工人才能成為工人組織中的負責人員這種錯誤的蒲魯東主義觀點(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16卷第91頁)。在日內(nèi)瓦代表大會上討論共同章程和條例時,法國代表托倫對第十一條“國際工人協(xié)會的每個會員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提出了修改意見,聲稱代表大會的代表必須是直接從事體力勞動的人。托倫的聲明受到其他代表的堅決反擊??死锬涂ㄌ卦诎l(fā)言中強調(diào)說,國際本身的存在就有賴于許多不從事體力勞動的公民。他們特別指出馬克思的功績,正如克里默所說,馬克思一生的目的就是謀求工人階級事業(yè)的勝利。托倫的修改意見被否決。
日內(nèi)瓦代表大會是1866年9月3—8日舉行的國際工人協(xié)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出席大會的共有六十名代表,分別代表總委員會,協(xié)會各支部,以及英國、法國、德國和瑞士的工人團體。大會主席是海·榮克。馬克思寫了《臨時中央委員會就若干問題給代表的指示》(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16卷第213—223頁)作為參加大會的總委員會代表的指導文件。掌握大會三分之一票數(shù)的蒲魯東主義者寫了一份專門的意見書,提出了他們關于各項議程的廣泛綱領來同總委員會的正式報告相對抗。
馬克思提出的九點《指示》中,作為大會決議通過的有以下六點:關于國際聯(lián)合行動、關于縮短工作日、關于兒童和婦女的勞動、關于合作勞動、關于工會以及關于常備軍。關于波蘭問題,通過了約·菲·貝克爾的折衷性的決議案。日內(nèi)瓦代表大會批準了國際工人協(xié)會的章程和條例。——第256、497、501、519、523、525、530、546、593頁。
出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