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致恩格斯上校 1849年3月3日
馬克思 恩格斯/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
科倫
[草稿]
[1849年]3月3日于科倫
致第二衛(wèi)戍司令恩格斯上校先生
閣下:
前天第十六步兵團(tuán)第八連有兩位軍士到我家來找我個人談話。我到杜塞爾多夫去了,因此他們沒有被接待。昨天下午這兩位先生又到我這里來,要求同我面談。
我請他們進(jìn)了房間,隨后也跟了進(jìn)去。我請這兩位先生坐下并問他們有什么事。他們說,他們希望知道2月28日《新萊茵報》第233號發(fā)表的那篇反對馮·烏滕霍芬上尉先生的文章的作者的名字[403]。我回答這些先生說:(1)所說的這篇文章和我沒有關(guān)系,因為它登在橫線以下,所以也可以說是廣告;(2)他們可以免費登反駁意見;(3)他們可以對報紙?zhí)岢隹馗妗_@些先生說,由于這個廣告,整個第八連都感到受了侮辱。我回答說,只有第八連的全體成員都簽了名才能使我相信這種說法是符合實際的,不過這種說法也是沒有意義的。
于是,這兩位軍士先生就向我聲明,如果我不把“這個人”說出來,“交出來”,他們就“再也不能約束他們的人”,事情就可能“嚴(yán)重了”。
我回答這兩位先生說,用威脅和恐嚇從我這里是根本得不到什么東西的。之后,他們就嘟囔著走了。
如果連隊象一幫土匪一樣派代表到個別市民那里去,想用威脅手段來迫使他們做這樣或那樣的供認(rèn),那末紀(jì)律一定松弛到了嚴(yán)重程度,法制觀念大概完全沒有了!我特別不明白“我們再也不能約束我們的人”這句話的意思。難道這些“人”有自己的司法權(quán)?難道這些“人”除了法律上的起訴手段以外還有其他手段?
上校先生,我請您對這一事件進(jìn)行調(diào)查,并把這種奇特的蠻橫要求給我解釋清楚。如果迫使我訴諸輿論,那是令人遺憾的。
注釋:
[403]指刊登在1849年2月28日《新萊茵報》第233號附刊上一篇沒有署名的簡訊,簡訊指責(zé)了以反動觀點著稱的第十六步兵團(tuán)第八連上尉馮·烏滕霍芬濫用公家燃料和用公家燃料作投機(jī)買賣。——第521頁。
出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