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英國的條約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中國和英國的條約

中國和英國的條約

 

  馬克思 恩格斯/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

1858年9月28日于倫敦

英國政府終于發(fā)表了的關于英中條約的正式摘要[392],對于早已由其他方面?zhèn)鏖_的消息,大體上很少補充。其實,對于英國有意義的只有條約中的第一款和最后一款。根據第一款,南京條約締結以后所規(guī)定的“善后舊約并通商章程”“作為廢紙”[注:本篇內有關條約的引文的中譯文,均見中英天津條約的中文本。——譯者注]。這個善后補充條約曾規(guī)定:在香港以及為英國貿易開放的五個中國口岸,英國領事在遇到裝載鴉片的英國船只駛入英國領事裁判權所轄地區(qū)時,必須給中國當局以協(xié)助。這樣,英國商人在形式上被禁止輸入這種違禁的毒品,而且英國政府在某種程度上充當了一名天朝海關職員的角色。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以解除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在表面上加于鴉片貿易的禁令而告終,這是十分合乎邏輯的結果,是那些特別熱烈鼓掌歡迎帕麥斯頓施放的廣州焰火的英國商界殷切期望得到的成就??墒?,如果我們以為英國正式放棄它對鴉片貿易的假惺惺的反對行動,不會導致與原來的希望完全相反的結果,那就大錯而特錯了。中國政府請英國政府協(xié)助取締鴉片貿易,也就是承認了自己不能依靠本身的力量做到這一點。南京條約的善后補充條約是企圖借助外國人的幫助來擺脫鴉片輸入而作的最后的也是絕望的努力。既然這種企圖遭到了失敗——而現(xiàn)在已公開談論這次失敗——既然英國現(xiàn)在已在法律上認可鴉片貿易,那末毫無疑問,中國政府無論從政治上和財政上著想,都將試行一種辦法,即準許在中國栽種罌粟并對外國鴉片征收進口稅。不論當前的中國政府的意向如何,中國政府因天津條約而陷入的情況本身就向它提出了這個辦法。

這種改變一經實行,印度的鴉片壟斷以及印度的國庫一定會受到致命的打擊,而英國的鴉片貿易會縮小到尋常貿易的規(guī)模,并且很快就會成為虧本生意。到目前為止,這一直是約翰牛用假骰子來進行的一場賭博。因此,約翰牛的算盤完全落空,大概將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最明顯的結果。

慷慨的英國對俄國宣布了“正義戰(zhàn)爭”,在訂立和約時,不曾要求任何軍事賠款。另一方面,英國雖然不斷聲明它同中國處于和平狀態(tài),同時卻強迫中國必須償付這次戰(zhàn)爭的費用,這些費用,按照英國自己現(xiàn)任大臣們的意見,是由它自己的海盜行為引起的。不管怎么樣,天朝的百姓將償付1500萬或2000萬英鎊的消息一傳來,甚至對于最清高的英國人的良心都起了鎮(zhèn)定作用。“經濟學家”雜志以及一般寫作金融論文的作者們,都興致勃勃地計算著中國白銀對于貿易差額和英格蘭銀行金銀儲備狀況將發(fā)生多么良好的影響。但是真可惜!帕麥斯頓派的報紙煞費苦心制造出來的那些初步印象太脆弱了,經不起關于事情真相的消息所帶來的打擊:

專條規(guī)定:“前因粵城大憲辦理不善致英民受損”,中國應償付“商虧銀二百萬兩,軍需經費銀二百萬兩二項”。

這兩筆款項總共才1334000英鎊,而在1842年,中國皇帝卻應該償付420萬英鎊,其中120萬英鎊抵償被沒收的走私鴉片,300萬英鎊折償軍費。由420萬英鎊外加香港,減少到只有1334000英鎊,這畢竟不像是一樁漂亮的買賣;可是,最壞的事情我們還沒有講呢。中國皇帝說,既然你們不是同中國作戰(zhàn),只是同廣州進行“地方性戰(zhàn)爭”,那就請你們自己向廣東省索取你們尊貴的軍艦逼迫我批給你們的那筆損失費吧。同時,你們那位赫赫有名的斯特羅本齊將軍不妨占領廣州作為物質上的保證,并且照舊使英國武器成為連中國兵勇都會恥笑的笑柄。樂觀的約翰牛因為1334000英鎊的小戰(zhàn)利品所附帶的這些條件而產生的苦惱,已經發(fā)作為大聲的呻吟。倫敦有一家報紙寫道:

“不僅沒有可能將我們的53艘軍艦從中國調回,看到它們滿載著幾百萬銀錠凱旋歸來,我們反而必須派遣5000名士兵去重新占領和守住廣州,并幫助海軍去進行我們的副領事所宣布的地方性戰(zhàn)爭??墒沁@場地方性戰(zhàn)爭,除了把我們的貿易從廣州移到其他中國口岸以外,會不會引起其他結果呢?……繼續(xù)進行戰(zhàn)爭〈地方性戰(zhàn)爭〉會不會使絕大部分的茶葉貿易落到俄國手里呢?歐洲大陸和英國本身會不會依靠俄國和美國來供給茶葉呢?”

約翰牛擔心“地方性戰(zhàn)爭”會影響茶葉貿易,并不是完全沒有根據的。從麥克格萊哥爾的“商業(yè)稅則”[393]中可以看出:在第一次對華戰(zhàn)爭的最后一年內,俄國經由恰克圖得到12萬箱茶葉。在同中國媾和后的一年內,俄國對茶葉的需要減少了75%,總共只有3萬箱。無論如何,占領廣東將使英國人繼續(xù)耗費錢財,這筆錢一定會大量增加收支的逆差,以致第二次對華戰(zhàn)爭未必能彌補損失,愛默遜先生說得對,在英國人看來這是空前未有的大錯。

在第五十一款上載明了英國侵略所取得的另一個大勝利,按照這一條款,“嗣后各式公文,無論京外,內敘大英國官民,自不得提書夷字”。約翰牛并不堅持要稱自己為神國或圣朝,只要正式文件中除去表示“蠻夷”意思的字樣就滿意了,這在自稱“天朝”的中國當局看來,約翰牛該是多么謙恭??!

條約中涉及貿易的條款,并未向英國提供它的競爭者沒有享有的任何利益,而這些條款在目前條件下只是空洞的諾言,其中大部分還不如書寫條約用的羊皮紙值錢。第十款規(guī)定:

“長江一帶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惟現(xiàn)在江上下游,均有賊匪,除鎮(zhèn)江一年后立口通商外,其余俟地方平靖,大英欽差大臣與大清特派之大學士尚書會議,準將自漢口溯流至海各地,選擇不逾三口,準為英船出進貨物通商之區(qū)。”

按照這一條款,英國人實際上是被禁止進入全帝國的通商大動脈,正如“晨星報”[394]所公正地指出的,被禁止進入“英國人能將自己的工業(yè)品銷往內地的唯一通路”。如果他們很乖,幫助帝國政府將起義者逐出目前被他們占領的區(qū)域,那時他們或許可以在大江上航行,但也只限于某幾個口岸。至于新開放的海港,如果最初說的是開放“一切”口岸,那末,現(xiàn)在除南京條約所規(guī)定的五個口岸外,已縮減到開放五個口岸了,按照倫敦一家報紙的說法,這些口岸“一般都是偏僻的或者位于海島上”。此外,那種以為貿易的發(fā)展會與所開放的通商口岸數目成正比的欺人之談,現(xiàn)在已該拋棄了。請看英國、法國和美國海岸上的港口,其中有多少發(fā)展成了真正的商業(yè)中心呢?在第一次對華戰(zhàn)爭以前,英國人只限于在廣州經商。讓出五個新口岸來開放,并沒有造成五個新的商業(yè)中心,而是使貿易逐步由廣州移到上海,這一點可以從關于1856—1857年各地貿易狀況的議會藍皮書援引的下列數字看出來。同時還應該記住,廣州的商品進口額中也包括由廣州轉往廈門和福州的商品。

年代

由英國進口的貿易額(美元)

對英國出口的貿易額(美元)

廣  州

上  海

廣  州

上  海

1844

1845

1846

1847

1848

1849

1850

1851

1852

1853

1854

1855

1856

15500000

10700000

9900000

9600000

6500000

7900000

6800000

10000000

9900000

4000000

3300000

3600000

9100000

2500000

5100000

3800000

4300000

2500000

4400000

3900000

4500000

4600000

3900000

1100100

3400000

6100000

17900000

27700000

15300000

15700000

8600000

11400000

9900000

13200000

6500000

6500000

6000000

2900000

8200000

2300000

6000000

6400000

6700000

5000000

6500000

8000000

11500000

11400000

13300000

11700000

19900000

25800000

  “條約中有關商務的條款不能令人滿意”,——這就是帕麥斯頓最卑鄙的走卒“每日電訊”[395]所做的結論;同時,這家報紙還嘲笑“條約中最精彩的一點”,即“英國公使將常駐北京,而某一位滿清大官將駐在倫敦,也許他還會邀請女王參加在阿爾伯特門舉辦的舞會呢。”但是,無論約翰牛怎樣用這個玩笑來尋開心,可以肯定地說,如果有誰將在北京擁有政治影響,那一定是俄國,俄國由于最近的條約得到了一塊大小和法國相等的新領土,這塊領土的邊境大部分只和北京相距800英里。約翰牛由于進行了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使俄國得以簽訂一個允許俄國沿黑龍江航行并在兩國接壤地區(qū)自由經商的條約;又由于進行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幫助俄國獲得了韃靼海峽和貝加爾湖之間最富庶的地域,俄國過去是極想把這個地域弄到手的,從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維奇到尼古拉,一直都企圖占有這個地域。自然,這種回顧對于約翰牛來說是不愉快的。倫敦“泰晤士報”為此深深感到痛心,所以當它刊登來自圣彼得堡的、過分渲染大不列顛占便宜的消息時,竟將電報中有關俄國依照條約獲得黑龍江流域那一部分故意刪去了。

卡·馬克思寫于1858年9月28日

載于1858年10月15日“紐約每日論壇報”第5455號

原文是英文

俄文譯自“紐約每日論壇報”

注釋:

[392]指天津條約(見注385)。——第621頁。

[393]馬克思指的是這本書:約·麥克格萊哥爾“歐美若干國家的商業(yè)稅則、條例、資源和貿易”1841—1850年倫敦版(J.Mac-Gregor.《Commercial  Tariffs  and  Regulations,Resources,and  Trade,of  the  Several  States  of  Europe  and  America》.London,1841—1850)。——第623頁。

[394]“晨星報”(《The  Morning  Star》)是英國的一家日報,自由貿易派的機關報,1856年至1869年在倫敦出版。——第624頁。

[395]“每日電訊”(《Daily  Telegraph》)是1855年在倫敦創(chuàng)辦的一家英國日報;該報在五十年代具有自由主義的傾向。——第625頁。

出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

 

本文關鍵詞: 馬恩第十二卷
相關閱讀
責任編輯:岳麗麗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安備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