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剪刀差與價值規(guī)律
我們對以上主要的工業(yè)品和農產品作了一番考察的結果是:工業(yè)品的價格高于其價值60%~200%;農產品的價格低于其價值50%~73%。從理論上講,工業(yè)經營者如果每天的工資為40元,通過商品交換,他不但可以全額實現,還可以得到50%以上的超額利潤;農業(yè)經營者如果每天的勞動工資為30元,通過商品交換,卻只能得到10元,其余20元被剪刀差剪掉了。工人一年可以取得12個月的勞動報酬,如果按每月勞動25天,每天工價40元,一年可以收入12000元。農業(yè)經營者分得的承包土地人均約1.8畝,也只能從這點土地中取得農業(yè)收入,一年春秋兩季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大約不過60天,人均產糧食510公斤,按2003年的糧食價格實際能取得的勞動報酬收入不過600元左右。2004年國家實行惠農政策,糧食價格恢復性上揚,綜合價格約1.50元/公斤,農民人均生產的糧食能取得的純收益在800元左右??梢娂舻恫钤斐傻墓まr業(yè)經營者收入的差別是何等懸殊啊。
這種考察和分析結果是否具有真實性?國家統(tǒng)計資料表明:2004年我國農民人均農業(yè)純收入為1040元,其中:東部地區(qū)為1005元,中部地區(qū)為1226元,西部地區(qū)為848元。本文考察依據基本上是從糧食單位面積產量較低的省份入手的,因而可與正式的統(tǒng)計資料比較。可以說,上述考察和分析的結果,是具有真實性的。
如果取消工農業(yè)產品的價格剪刀差,農民以其所承包的人均1.8畝土地生產糧食,以60個社會必要勞動日計算,可能取得勞動報酬1800元,再加上農業(yè)平均利潤,其農業(yè)純收益人均可達2000元。農閑時間以其它家庭副業(yè)或勞務取得收入,完全可能達到年純收入3000元以上。農業(yè)條件差的省份和地區(qū),可以達到這種收入水平;農業(yè)條件好,即人均土地面積較多,土地較肥沃的省份和地區(qū),則有可能達到4000元以上的水平。我國農民多年來種糧虧本,增產不增收的困局將從此改觀。
也就是說,我國農民2004年人均純收入2936元,其中有19個省、自治區(qū)低于平均數,而人均純收入低于2000元的就有6個省和自治區(qū),如果人均增加勞動報酬1000元,自然其純收入就會達到或超過3000元。按國際上人均每天一美元的貧困線標準,我國農民就實實在在地整體脫貧了。
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學說,揭示的價值規(guī)律是:商品的價值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依據價值進行。農產品按社會生產價格出售,農業(yè)利潤率決定于工業(yè)利潤率。農產品的社會生產價格由劣等地的生產條件決定。我國的農產品總體上還是供不應求的趨勢,基本上還不存在農產品處于賣方市場的問題。
因此,現階段應該取消農產品的剪刀差。這無疑符合我國占人口絕大多數的9億農民的根本利益,利國利民,人心所向,勢在必行。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