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不壞,觀眾讀者不愛。”昨天(13日),在國務院新聞辦、云南省新聞辦聯(lián)合舉行的云南省第二期新聞發(fā)言人培訓班上,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助理董關鵬針對一些地方“防火防盜防記者”的錯誤意識表示,新聞發(fā)言人一定要換位思考,多站在記者、群眾的角度來看待問題。
據悉,這個培訓班共有194名學員,來自全省各單位、各行業(yè),都是負責新聞宣傳的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董關鵬昨天作第一講。
“壞”記者反而受歡迎
董關鵬認為:在商業(yè)化媒體迅速發(fā)展的今天,新聞報道斷章取義的現(xiàn)象是不可避免的,大家必須對此有所準備。
董關鵬講了一個他自己的故事:他在東北某市擔任外經貿副主任,剛上任就接受一家媒體采訪,內容是有關招商引資。采訪結束后,他順口說了一句:招商引資就是這么一回事。第二天,報紙標題是:董關鵬——招商引資就這么一回事。有關領導因此對他提出了批評。
董關鵬表示,在很多事情上,媒體看問題的角度和官員的、專家學者都不一樣,大家必須學會換位思考。因此,不要把記者的刁難、尖銳、追根究底理解為個人品質問題,即便是采取非常規(guī)手段,如偷拍,在我國也沒有明確禁止。在某些時候,記者“壞”一點,反而會贏得受眾的尊敬,媒體如果只會說好話,作正面宣傳,就會失去受眾的信賴,喪失了新聞的原則。
奧運報道是一次“大考”
國務院曾宣布,從2007年1月1日開始,到2008年10月17日北京奧運籌備和舉行期間,將放寬外國記者在中國采訪的限制。董關鵬提醒大家,對此新情況,既要看成是挑戰(zhàn),更要當成機遇。
董關鵬說,據預測,奧運會期間來中國采訪的外國記者可能達到3~5萬名,其中會有2萬名左右外國記者到北京以外的地方采訪,平均算下來,差不多每個省區(qū)都有上千人。云南屬于發(fā)展中省份,又是著名的旅游勝地,相信到時候會有很多外國記者來云南。可以說當今世界媒體無處不在,云南對此要有開放的心態(tài),更要提前做好準備。
轟記者是自取其辱
“阻擋記者拍攝會是什么后果?你的手掌會出現(xiàn)在報紙上,給人張牙舞爪的的感覺。”阻撓記者拍攝拍照、關閉大門,是一些突發(fā)事件現(xiàn)場一些人慣用的手法。董關鵬通過展示很多滑稽的照片來告誡在座的新聞官,這樣簡單粗暴的做法,結果是自取其辱。
董關鵬認為,一些部門和官員,平時不注重和媒體溝通,在突發(fā)事件面前束手無策,只會找宣傳部門、新聞主管部門來“滅火”,這在信息化發(fā)達的今天是行不通的,就像一個人到了癌癥晚期,才想起醫(yī)生已經為時已晚。
壞消息一次說完
董關鵬建議,在應對一些突發(fā)事件、負面事件時,如果有可能,一次性把壞消息說完。董關鵬的觀點是:壞消息說完了,之后的就是好消息了。
董關鵬以“山西黑窯”、“哈醫(yī)大二院天價醫(yī)療費”兩個例子來說明問題。“山西黑窯”事件發(fā)生后,所有壞消息全部被曝光,社會輿論嘩然。壞消息后是山西省領導通過媒體向不同層次的受眾誠懇道歉,道歉后是查處責任人,有效地引導了社會輿論。“哈醫(yī)大二院天價醫(yī)療費”事件則一開始就是采勸捂蓋子”,捂住了本地媒體捂不住外地媒體,捂住報紙電視捂不住網絡媒體,在應對記者采訪時,互相推諉,自相矛盾,沒有章法,最終越陷越深。
董關鵬認為,領導干部要像重視掃除“經濟盲”、“法盲”一樣,重視掃除“媒體盲”。正確引導輿論導向是促進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要樹立科學的新聞觀,努力提高引導輿論的能力和水平。(代興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