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有一個沒有文化的哈薩克詩人還歌頌斯大林說,說斯大林比大洋還深,比喜馬拉雅山還高,比太陽還亮,他是全世界人民的導師。這話跟我們“文化大革命”說毛主席是全世界人民最紅最紅的紅太陽差不多。也就是我們的“文化大革命”很多地方跟斯大林那時候又重演了一遍差不多。從此以后,斯大林在政治上占了絕對的統(tǒng)治地位,但是還不甘心,他希望在所有文娛領域里、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中,他是絕對權(quán)威的。這樣他就必須得打倒老權(quán)威,才能樹立他個人的權(quán)威。所以說1930年12月9號,斯大林接見了當時以米丁為首的紅色教授學院領導干部,發(fā)表了一個講話。這個講話呢,中央在第二年年初做了個決議,肯定了斯大林的講話。但是這個講話始終沒有公開過,誰都不知道他到底說了什么。終于在他死了以后,那個材料歸檔了,就公開了,才發(fā)現(xiàn)斯大林的話確實是表現(xiàn)他的一個想法,他要把所有的權(quán)威打倒,樹立他個人的權(quán)威,他要求在沒有開展過攻擊的地方去開展攻擊。要求把在社會哲學和自然科學積攢的糞便全部推翻。要把布哈林和皮達可夫打倒,他們當時是經(jīng)濟學的兩個鼻祖,這兩個人后來都被處決了。而且提出要揭露普列漢諾夫,因為他是當時最大的理論權(quán)威,就連恩格斯也不是全部正確的。斯大林還要求把布哈林的著作徹底翻一遍,因為他是當時最現(xiàn)實的也是黨內(nèi)最大的理論家,斯大林的水平遠遠不如他。這樣的話,他必須把布哈林不打倒,不然的話,他就樹立不起個人的權(quán)威。
當時斯大林的目的就是推翻一切原來的權(quán)威,要樹立他的權(quán)威。這是一個文化傳播觀念,也屬于我們要講的。到了30年代末,95.5%的人文社會主義團體,92.9%的文藝團體,69%的普通文化教育團體和48%自然科學的團體,全部停止了活動。那么這種情況,整個社會思想界、文化交流界基本停滯了,造成了一種什么結(jié)局呢?確定了以斯大林個人及其理論的崇拜,以其是非為是非,以其理論公式為衡量真理的唯一標準。而且當時提出要肅清一切非無產(chǎn)階級思想,包括一些中間思想狀態(tài),這是非??膳碌氖?。我們知道,在任何社會中,中間狀態(tài)是最大的一塊,只有兩頭是很小的,你要中間的狀態(tài)肅清,那等于要打倒一大片。而且那時候搞成什么情況呢?把很多的自然科學家抓起來關(guān)進監(jiān)獄,但是呢還要他搞研究,于是成為了監(jiān)獄研究所,這是世界歷史上少見的情況。也就是說,他是通過壟斷的辦法,通過政治來干預文化、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來控制意識形態(tài)。一直到1948年,社會上出現(xiàn)了很多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社會科學研究成果,比如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控制論、信息論、系統(tǒng)論,但是這些都被當為資產(chǎn)階級偽科學,都不予以承認。在這種狀態(tài)下,蘇聯(lián)很多地方就落后了,直到斯大林去世才開始趕上去。人家取得的學術(shù)他不承認是科學,這是非常麻煩的事情。
我想在這個問題上,可以找一位比較中立的歷史學家來評價一下,我們就找了一個丹尼爾斯,他是德國的歷史學家,后來入了美國籍。他在分析中說,發(fā)展的最后人們只能聽到一種聲音,即無所不知的獨裁者的聲音。為了給獨裁者每一個行動做辯解,人們愿意給理論和歷史做新的解釋,這樣做的必然結(jié)果就是理論變成了教條,精神生活完全制度化了。這可是一個歷史教訓,我們應該深刻記住。
毛澤東以及其他中共領導人的新聞思想
下邊接著說中國的毛澤東,我們是比較熟悉的。我想重點說一下毛澤東跟新聞工作相關(guān)的早期活動。我們知道,為了研究一個人的思想,需要往前追溯一下,他的思想形成有一個過程。毛澤東是我們中國最早的新聞學術(shù)團體——北京大學新聞研究會的會員。這點我們要知道,說明什么呢?說明毛澤東很早就是懂新聞的。1937年毛澤東對斯諾說,我當年在北大當圖書館管理員的時候,參加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聽邵飄萍講新聞學,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毛澤東對這段歷史還是記憶猶新的。
第二件事我們需要掌握,毛澤東曾經(jīng)主編過一份報紙,這份報紙叫《湘江評論周報》,是湖南學生委員會的機關(guān)報。當時只有他一個人在編這個報紙,從寫稿、排版、校對一直到發(fā)行,他了解整個報紙運轉(zhuǎn)過程。所以這個問題,咱們也需要說一下,就是毛澤東是懂新聞的,而且他曾經(jīng)一個人運轉(zhuǎn)過一份報紙。
第三點需要說明一下,毛澤東曾經(jīng)在早期參加了一個面向社會的報紙的工作,當時擔任的是版面撰述員,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的兼職編輯。也就是說毛澤東是掌握版面的。那么這種情況下,他能體會到一份面向社會的報紙的影響力。當時他曾經(jīng)組織過兩次大規(guī)模的社會討論,一次是1919年11月份,當時有一個叫趙如珍的女孩被逼婚,她在轎子里自殺了,這當然是新聞了。成了新聞以后,毛澤東在報紙上組織討論,主題是婦女解放。一共組織了36篇文章,毛澤東本人寫了9篇。1920年9月份,湖南省的省長張敬堯下臺,新的省長上臺,這在省里是一個絕對的大事。這中間毛澤東也參與了“驅(qū)張”運動,那么這個時候就組織全省參與一個討論,就是湖南的建設問題。因為原來的省長不好,對新的省長大家有一種幻想,也許他進來湖南能夠做好了。毛澤東一共組織了42篇文章討論這個問題,他本人寫了11篇。在組織這兩場討論的時候,他就說了一段非常重要的話。這也是第一場討論的文章,說“吾本討論各種學理,應該半個活世界來討論”。這段話反映了毛澤東早期對報紙的影響力的看法,“半個活世界”就是新聞,“來討論”就是宣傳。也就是說,毛澤東那時候從政治角度已經(jīng)體會到一份面向社會的報紙重大的影響力,這個恐怕對他后來的思想影響肯定是很大的。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