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改造和點滴改革:問題與主義之爭再認識(2)
2011-10-07 15:25
webmaster
我要評論
字號:
胡適后來講,“當時(民國八年)承‘五四’、‘六三’之后,國內(nèi)正傾向于談主義。我預料到這個趨勢的危險,故發(fā)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的警告”。并認為當時的話“字字句句都還可以應用到今日思想界的現(xiàn)狀。十幾年前我所預料的種種危險,——‘目的熱’而‘方法盲’,迷信抽象名詞,把主義用作蒙蔽聰明停止思想的絕對真理,——都顯現(xiàn)在眼前了”。[4]他揭示空談“主義”的危險,提醒國人要警惕把“主義”做“招牌”。張東蓀也認為,“變化的招牌最可利用者,卻莫若這個‘主義’”。[5]在“假、大、空”的主義五花八門而莫知其玄的情勢下,提醒國人要多研究些實際問題,少一些盲目依從,這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都是有其現(xiàn)實意義的。
胡適并非提倡光研究問題而不談主義,反而十分強調(diào)學理輸入的重要性。胡適說:“種種學說和主義,我們都應該研究。有了許多學理做材料,見了具體的問題,方才能尋出一個解決的方法。但是……不要掛在嘴上做招牌,不要叫一知半解的人拾了這些半生不熟的主義去做口頭禪”。[6]主義要談,但不能不加思考不作研究地空談。胡適談論問題與主義是以他的實驗主義理論為基礎的,早在1919年春他曾作過一次講演,題目就叫《實驗主義》,[7]介紹杜威思想方法論,提出“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學術方法。
《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刊發(fā)后,首先是梁啟超的朋友藍公武在《國民公報》發(fā)表了《問題與主義》的一組回應文章,強調(diào)學理或“主義”的重要。李大釗也給胡適寫了封信《再論問題與主義》,由胡適刋發(fā)在《每周評論》上。胡適本人又先后撰寫了《三論問題與主義》、《四論問題與主義》兩篇文章進行論辯,試圖將論爭引向深入。其中《四論問題與主義》本來要發(fā)表在《每周評論》第37期上,但這期刊物在印刷時即被北洋政府封閉,后來《胡適文存》第一輯出版,胡適才將此篇及藍、李的論辯一齊收入。隨后,在其它刊物上又有梁啟超、張東蓀等人從經(jīng)驗和事實分析的角度,來探討中國實行社會主義的可能性,魯迅、顧頡剛等人也發(fā)表了自己關于“問題”和“主義”的看法。而在這場論爭之前,嚴復從唯理主義和經(jīng)驗主義的西方哲學史角度,對中國當時“主義”的興起及其影響做出了預言。對于各種問題和主義的研究,則也在論爭之后開始呈現(xiàn)。于是一場有許多名流學者參加的思想論爭,在“后五四”紛繁復雜的政治情勢下得以展開。
論爭是在心平氣和互相尊重的氛圍中進行,論者圍繞著“問題”與“主義”的概念、研究問題與輸入學理、解決問題的方法、“問題”與“主義”關系等方面展開了論辯。為什么要多研究“問題”呢?陳獨秀說:“我敢說最進步的政治,必是把社會問題放在重要地位,別的都是閑文”。[8]其時陳獨秀尚不是馬克思主義者,所說的是一句大實話。多研究問題是因為中國內(nèi)憂外患,社會危機問題日益加重。胡適說:“因為我們的社會現(xiàn)在正當根本動搖的時候,有許多風俗制度,向來不發(fā)生問題的,現(xiàn)在因為不能適應時勢的需要,不能使人滿意,都漸漸的變成困難的問題”。[9]研究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胡適認為:“研究的問題一定是社會人生最切要的問題,最能使人注意,也最能使人覺悟”。他還說:“問題關切人生,故最容易引起反對,但反對是該歡迎的”?!皬难芯繂栴}里面輸入的學理,最容易消除平常人對于學理的抗拒力,最容易使人于不知不覺之中受學理的影響;因為研究問題可以不知不覺地養(yǎng)成一班研究的,評判的,獨立思想的革新人才”。[10]
論爭的分歧之一在于“問題”的性質(zhì)。藍公武認為 “構成一種問題,非必由于客觀的事實,而全賴主觀的反省”。主張用主義喚起人們對現(xiàn)實的反省,才會有問題意識。并將問題劃分為抽象性問題和具體問題。而“凡是革命的問題,一定從許多要求中,抽出幾點共通性,加上理想的色彩,成一種抽象性的問題,才能發(fā)生效力”?!皢栴}不限于具體,抽象性的更為重要;而當問題初起之時,一定先為抽象性,后才變成具體性的”。而“問題愈廣,理想的分子亦愈多”。 藍公武認為胡適“太注重實際的問題,把主義學理那一面的效果抹殺了一大半,也有些因噎廢食的毛病”。[11]藍公武的辨駁多是基于學術,胡適也承認其所論“是有相當真理的”。
此后,陳獨秀發(fā)表了《比較上更實際的效果》、《主義與努力》等文章,闡釋研究問題的必要性和方法,提出“最好是用勞力去求那比較上更實際的效果”。強調(diào)“與其高談無政府主義,社會主義,不如去做勞動者教育和解放底實際運動;與其空談女子解放,不如切切實實謀女子底教育和職業(yè)”。[12]認為研究和解決問題是比宣傳主義更重要的事。李大釗雖不贊同胡、陳,但也承認“最近發(fā)表的言論,偏于紙上空談的多,涉及實際問題的少。以后誓向?qū)嶋H的方面去作”。[13]
責任編輯:采編二部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