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是什么
中華文化到底是哪些呢?教科書和專家們經(jīng)常會告訴我們很多四個字的詞:地大物博、勤勞勇敢、生生不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外國人對此非常驚訝,有哪個民族認為自己是不勤勞勇敢的?中國地方是不小但地大的國家也很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本上在世界上任何宗教的教義中都可以找到。
我們的宣傳話語講的是全人類共通的東西,在我們對外宣傳上確實存在著這樣一個盲點。一次我在北京開會,會上我就說外國人對我們的發(fā)言很不理解,原因不僅在于語言不通,而是我們的概念與外國人不同,他們不理解為什么要把一些全世界共同的東西說成是中國的。還經(jīng)常講大話,譬如京劇征服世界,其實國外看過京劇的人少而又少,喜歡京劇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我們的歷史確實悠久,過去曾經(jīng)有過輝煌,但比我們悠久、比我們輝煌的地方還有很多,最悠久最輝煌的地方在現(xiàn)在的伊拉克——巴比倫文明,好多學者說世界的文明只有一個燦爛的源頭,就是在那個地方。
很難在有限的時間里系統(tǒng)的講解中華文化,但是我想提供一個思路——以文化中獨有的內(nèi)容為切入點講解中華文化。那什么是獨有的內(nèi)容呢?在人類歷史上有那么多燦爛輝煌的古文明,但是到今天為止,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只有中華文明。雖然希臘文明還在歐洲延續(xù),但文藝復興是在意大利發(fā)生的,希臘文明在希臘已經(jīng)中斷了。而在中國,直到今天,我們讀孔子、孟子、莊子的書還是那么親切。從這一點出發(fā),我們可以去尋找中華文明長壽的秘密。
要找自己的特殊性,一定要尋找自己同其他人最不一樣的唯一性在哪里,放在中華文明的語境中,這個唯一性就是只有我們活下來了,其他文明都死了。換句話說,研究其他文明中斷的原因,就等于找到了中華文明延綿不絕的原因,進而也就找到了中華文明是什么。
我在美國國會圖書館演講的時候就提出了中華文明得以不斷延續(xù)的原因,至少有三點:
第一,不喜歡遠征。中華文明是一個純粹的農(nóng)耕文明,所以對于遠方的土地不感興趣,因此中國人不喜歡遠征。不喜歡遠征是一個很重要的特點,縱觀整個古代文明史,一個文明的滅亡往往是在敵我雙方來回報復的時候滅亡的。中國人不喜遠征,但好內(nèi)戰(zhàn)。內(nèi)戰(zhàn)是搶奪文明主導權的行為,文明本身不會因此而消亡。曹操、劉備們不會否認孔子、孟子,他們都是在爭奪文明的主導權,在這一過程中,文明本身被保護了。即使后來少數(shù)民族入主中原,他們也沒有否定中國的主體文明或者很快就接受了主體文明,包括元、清都是如此。雖然內(nèi)戰(zhàn)不是好事,但是內(nèi)戰(zhàn)對于文明來說沒有根本性的破壞。
假設我們?nèi)ミM攻希臘,希臘調(diào)集埃及和羅馬的軍隊進行報復,一旦對方獲勝,我們就不能有漢字,不能過自己的精神生活,中華文明也就消亡了。我們現(xiàn)在去埃及看金字塔,關于金字塔的問題,不僅我們這些外來人不清楚,連埃及人自己也不清楚,因為他們的文明變了,一會兒是羅馬入侵,一會兒是伊斯蘭入侵,破壞了他們的語言系統(tǒng),盧克索太陽神廟里邊的象形文字,就連埃及人自己都不認識。當認識這些字的最后一批祭司死了以后,這些文字就完全不能被讀解了。在克里特島、巴比倫都出現(xiàn)了這樣的情景。回過頭來看,中國人不喜歡遠征,所以就沒有其他民族對中華民族進行毀滅性打擊的可能。這種喜好造成的一個好的影響就是中國威脅論不成立,幾千年歷史證明,我們經(jīng)常會對不起自己人,但很少對不起外國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