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是完美主義的父親。我們很多白領階層都有完美主義的傾向。完美主義的人到家以后,對孩子好指點,好指揮,好命令。無論孩子做什么事他都看不順眼。有些完美主義的父親完全忽視孩子,這樣的父親一回到家就喝自己的茶,看自己的報紙,旁若無人的樣子。孩子一說話,就是去去去,上一邊去,爸爸看電視呢!還有一些完美主義的父親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樣的父親不是跟孩子交朋友,而是爹就是爹,爹就是老大。軍人和公安局的家庭最容易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我接觸過一個河南省公安局長的孩子,他一聽到父親汽車的聲音就哆嗦。孩子的父親認為孩子見了他就哆嗦,就害怕,這是做父親的權威。有一天,孩子騎丟別人的電動車后,不敢跟父親說,可又沒錢還,他就想去偷。在偷的過程中,正好趕上這家把攢來裝修房子的五萬塊錢放在抽屜里,被他發(fā)現(xiàn)后就拿走了,這就觸犯了刑法。把他抓到他爹的公安局后馬上就放了出來,應該說沒事了吧。但是,學校有學生叫他小偷,弄得他不敢上學,最后又產(chǎn)生了自閉。所以,孩子恐懼家長,不敢跟家長說實話,就是這種父親給造成的。
為什么父愛的缺失會造成孩子這樣呢?從心理學上講,媽媽給予孩子的是善良溫柔,而父親要比媽媽給予孩子的東西多,任何再偉大的母親都不能像父親那樣,給予孩子勇氣、精神動力、權威和規(guī)則、社會適應性、人格的完整性和統(tǒng)一性。父親榜樣的力量也是母親做不到的,孩子也只能從父親那學到這些東西,特別是女孩子更需要從父親身上得到這種力量,就不容易早戀,就是將來找對象也會參照合格的父親來找。偉大的法國心理學家就說,成功的孩子都是看著父親的項背長大的。父親對孩子的影響,特別是七歲以后的影響,是深遠的,長久的。
所以,我們女同志一定讓孩子的父親參與到對孩子的教育中來,特別是離了婚的女同志更不能在孩子面前說他父親是罪惡的。我遇到這樣一個家庭,男的有點外遇,女的帶孩子時給兒子灌輸?shù)亩际钦f他爹是大流氓或道德敗壞。我們知道,孩子統(tǒng)一的人格是父母兩個人給的,你把父親給去掉了,這樣孩子心理能正常嗎?所以,即使他爹再壞,我們在孩子面前也要說爸爸還是有很多優(yōu)點,還是不錯的。這樣講,對孩子起碼不會起副作用。
還有一些父親,把在工作上的辛苦、煩惱和不幸?guī)Щ氐郊抑?,對老婆孩子發(fā)泄一通;也還有暴力型的父親,經(jīng)常打罵孩子,使孩子產(chǎn)生一種憤恨和偏執(zhí)。偏執(zhí)的孩子還會有反社會性的人格,這樣的孩子沒地方發(fā)泄在家中的怨恨,就會到社會上欺小凌弱??梢哉f,經(jīng)常愛打架和沖動的孩子,肯定在家挨打多。
九是父母不要忘記自己角色的轉換。人的一生有兩種角色,一個是情感角色,一個是社會角色。到我們基地接受治療的,不少都是老師的孩子。有一天,一對湖南中學的老師來我們那里看孩子。還說他們百思不得其解,把別人的孩子教育得很好,有的都上了名牌大學,可把自己的兒子管成這樣子了,更不知為什么管不了。孩子的父母要我給他們“號脈”,兩人都是特級教師,媽媽在孩子面前還曾有兩次割腕。他們說,因為對孩子管不了,所以就只好當孩子面割腕,相反,現(xiàn)在孩子更不理她了,他們異常的痛苦。我說,你們到家后對孩子是不是還是像對待自己的學生那樣教育管理,他們說是的。他們還說,孩子要是學習差了,當老師的多難看。還有一個家庭,母親在我面前哭訴說,孩子的父親是個經(jīng)理,到家后對她和孩子就像經(jīng)理對職工那樣,都是用命令式的口吻。這兩個家庭的問題是一樣的,都是把職業(yè)的特點應用到教育子女的方面,給孩子造成過大的壓力,甚至崩潰。我們教師家庭容易出問題,是因為孩子原本在學校的學習生活就很緊張,到家后還不能玩玩和放松一下,老是這樣緊繃就容易出問題。所以,我們無論在單位干什么,當多大的領導,到家就是普通家庭成員,要給孩子人間的溫暖,與孩子進行情感的交流。再一個就是家庭角色轉換,父親不論干什么,在家中與孩子、老婆應都是朋友,以朋友式的方式對待他們。
人類百萬年的進化使人形成了各種各樣的角色。父親有父親的角色,母親有母親的角色,孩子有孩子的角色,這個角色千萬不能發(fā)生混亂。在心理學上,家庭關系是等腰三角形的,它既不偏重于母親,也不偏重于父親,是等腰的。家庭關系是等腰三角形的,這個家庭也就是和諧的。我們很多家庭,母親帶著孩子長大,孩子就和媽媽的關系非常近,父親因工作經(jīng)常不在家,孩子與爸爸的關系就很疏遠,等腰三角形變成了斜三角形。在心理學上,這就叫俄第普斯現(xiàn)象。這樣家庭的孩子,戀母情結特別重,也就不容易獨立出去,特別是單親家庭就更嚴重,家庭形成了像蠶一樣和母親裹在一起的蠶包現(xiàn)象。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特別是到了14至16歲,爸爸經(jīng)常不在家時,母親在無形之中既會把孩子當兒子,從心理方面還會把孩子當作她的丈夫來看待,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心理錯位。比如,我們經(jīng)常能聽到有的母親對孩子說,你肩負著你爹的重任。
十是父母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和諧的家庭就像演雜技一樣,如同父母在孩子的腰間系了一個安全繩,孩子有安全感。當父母經(jīng)常吵架的時候,家庭就不和諧了,孩子不僅沒有安全感,而且非常容易情緒化。孩子對父母吵架大多都很敏感。有的母親經(jīng)常給孩子灌輸這樣的思想,說父母吵架或關系不和都是因為他,這樣孩子每次見父母吵架時就會怨恨自己,心里產(chǎn)生一種負罪感和罪惡感。更危險的是,有的母親不經(jīng)意說一些讓孩子蔑視生命的話。比如說“我都不該讓你出生,要是沒有你,我就可以怎么好了”等傷孩子心的話,還有的把自己婚姻的不幸、生活的困難怪罪于孩子,這無疑會使孩子對生命產(chǎn)生蔑視。據(jù)了解,凡是自殺的,都與這種語言有關系。再一個就是,父親往往容易把由于工作上的壓力、與領導關系的不和、家庭經(jīng)濟的困難等產(chǎn)生的情緒帶到家庭生活中,老婆孩子成了出氣筒,孩子成了最大受害者。在家庭系統(tǒng)里面,父母是最強大的,孩子是最弱小的。所以說,每當家長生氣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感受。另外,父母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如果確實避免不了,也最好不要讓孩子知道。給大家舉個例子,說有一個老先生,在單位挨經(jīng)理的罵后,窩了一肚子火,卻不敢跟經(jīng)理理論,回家后沒頭沒臉罵了老婆一頓,因為他有暴力傾向,所以,老婆也不敢惹他。老婆因此不高興也需要發(fā)泄,見兒子一回家就罵了他一頓。兒子氣不過,不敢惹他爸媽,就朝家里的狗踢一腳撒氣。狗從屋里向外躥時,一口咬了正好從門口經(jīng)過的爸爸。這就是我們常見的不良情緒,他是傳遞的,也是傳染的。所以,我們在家里要有個好心態(tài),這個家庭就會和諧。如果把你的情緒強加給孩子,孩子在學校也就情緒化,好幾天都會在那苦思冥想,上課也就注意力不集中,出現(xiàn)開小差現(xiàn)象,學習就不用說了。再一個,父母要幫助或教育孩子如何緩解壓力。比如,可以帶孩子去唱歌、聽音樂、跑步等,孩子的情緒就可以得到釋放。
中國有一個傳統(tǒng)文化,就是強調(diào)忍,硬性控制情緒。如什么男人有淚不輕彈,這是錯誤的,我們應向西方人學習學習,只要有情緒就釋放,該哭就哭出來。中國男人為什么得心腦血管疾病的多?都是壓抑的??奘乔逑葱撵`垃圾的一種最好方法,在心理學上很重視這個。可以說,沒有哭死的,只有氣死的。記得小時候,父母打我們時還不讓你哭,你說多殘忍??!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時,該哭的時候就讓他哭,發(fā)泄出來就好了,他的注意力也就集中了。
最后,講一講如何規(guī)劃孩子的職業(yè)生涯。從初中階段起,家長就應該對孩子的職業(yè)生涯進行規(guī)劃。據(jù)調(diào)查顯示,大學生中有80%的是只知道天天學習過日子,沒有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思想,在他們看來,上大學就是到頂端了。所以,我們家長還要幫助孩子做好進入社會、參加工作的職業(yè)規(guī)劃。我相信,只要我們教育培養(yǎng)出一個智商、情商、抗挫折能力都比較強的孩子,他也一定會成功成才。
(報告人系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成癮醫(yī)學中心主任
據(jù)宣講家網(wǎng)站報告錄音整理)
(未經(jīng)許可,不得復制、印刷、出版,違者負知識產(chǎn)權法律責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