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養(yǎng)遠見大氣和心胸寬廣
成就事業(yè)需要良好的心理和工作環(huán)境,心理和工作環(huán)境得靠自己創(chuàng)造。遠見大氣對一個人、一個民族都非常重要,這是保證我們上得更高、走得更遠的思想支撐所在。有道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讓我們看看古人是怎么修養(yǎng)的。
被稱為“春秋一霸”的楚莊王一次大宴群臣,喝到高興時候讓他最喜歡的妃子許姬給大家敬酒,恰好此時一陣風把所有的蠟燭給吹滅了,有人趁機摸了許姬,許姬一伸手把那人頭上的佩纓抓下來,說趕快點燈,有人對我非禮。楚莊王說不要點燈,今天一醉方休,大家都要把帽子的佩纓全部扔掉。第二天,許姬不高興,說人家對我非禮,你也不給我出氣。楚莊王講,我請大家吃飯是很快樂的事情,制裁了一個人大家都不快樂,再說酒后失德的事常有。故事沒有到此結束,三年后楚王伐鄭大獲全勝,要獎賞領兵打仗的將領唐狡,唐狡說,不要獎賞我,當年對你妃子非禮的人就是我,我?guī)ё锪⒐?。楚莊王說,你喜歡許姬嗎?他說,喜歡。楚莊王說,那就賞賜給你。
曹操與袁紹,在官渡之戰(zhàn)前曹操是弱勢,他手下很多人都跟袁紹通信,官渡之戰(zhàn)大獲全勝后繳獲了很多信,他手下人講趕快看信,曹操說,不看,全部燒掉,官渡之戰(zhàn)前我尚沒有底氣,哪能讓所有人都那么忠心呢。正因為曹操的寬宏大度,結果是手下猛將如云、謀士如云。諸葛亮未出茅廬便三分天下,何等了得。然而出岐山時,蜀中無大將。什么原因?關鍵是諸葛亮的問題。諸葛亮是怎么死的?累死的。什么事情都他一個人做,不給別人鍛煉的機會,最后沒人可用。宋代的呂蒙正第一次上朝時,剛走過去旁邊有個人講,這小子也要跟我同朝為官呀,他裝做沒聽見。有人跟他說,要不要告訴你這個人是誰?他說,不用,不告訴我我會以原來的心態(tài)對這個人,久而久之我可以感化他,如果告訴我是誰,我就會去報復他。因此,該糊涂的就糊涂,非原則的事情沒有必要搞得那么清楚。社會進步是共同努力的結果,社會的和諧是妥協(xié)的結果。所以要有胸懷,要適當妥協(xié),這很重要。
修養(yǎng)務實、扎實、自信
當今社會存在一個現(xiàn)象:很多青年人很希望天上掉餡餅。天上不會掉下餡餅,只有努力一步一步地前進,才會獲得成功。我們社會還有一種浮躁現(xiàn)象,比如據(jù)調查,北京60%以上的人想當市長以上的官。每個人都想當大人物,做大事,這沒有問題,但是成為大人物之前,要先當好小人物,做大事之前應先做好小事,只有做好小事才會做大事,只有先當好小人物,才能成為大人物。一個青年要有當老板的目標,但首先要有當好打工者的心態(tài)。軍人要有當將軍的目標,但首先要有當好士兵的心態(tài)。所以,從基礎做起,扎扎實實非常重要。
修養(yǎng)堅定信仰、高尚情操和文明行為
“八榮八恥”里沒有講信仰,其實內在的第一個層次的東西就是信仰的理念。我看過一個美國動畫片《埃及王子》,講的是摩西當年帶著西伯來人出埃及、創(chuàng)立猶太教的故事。摩西講過一個觀點:一個人什么都可以被剝奪,但有一點不能被剝奪,那就是信仰和信念。一個人有了信仰和信念,什么都可以實現(xiàn),這有道理。云南迪慶和四川甘孜間有一個香格里拉,也叫世外桃源,但走過去要翻越14座4000米高的大雪山,要忍受高山缺氧的威脅和天氣的瞬息萬變。歷史上靠雙腳走過這段距離的只有兩支隊伍,一支是喇嘛教的僧侶,另一支是中國工農(nóng)紅軍。兩支隊伍區(qū)別很大,但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都在追求精神的天堂。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上有三個以萬里為記的活動,第一是長城,第二個是絲綢之路,第三是長征。這三個中有一個半與信仰信念有關,除去萬里長征外,還有半個,就是萬里絲綢之路。當時能冒著生命危險越高山、過沙漠、走雪山的人有兩種,一種是為利益而來的商隊,再一個是傳播佛法的僧侶。也就是,當時行走在西域古道上的人是絲綢西去,佛法東來。
蘇州大學的前身東吳大學有一個校訓,叫“養(yǎng)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天地間有正氣,但古今無完人,沒有完人為什么要效法古今的完人呢?這就是價值選擇和價值取向。因此,信仰非常重要。我們可以看一下猶太這個民族,猶太民族在僅有300萬人口的時候,就被羅馬人屠殺了100多萬。基督教產(chǎn)生之前,波斯人、希臘人、埃及人、羅馬人都迫害猶太人?;浇坍a(chǎn)生后,基督教到哪里,猶太人就被驅趕被屠殺到哪里?;浇坍敃r提出一個要求,改變信仰可以免死,結果是成百上千的人寧可在廣場上被活活燒死,也不改變信仰。二戰(zhàn)時期,僅在波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就屠殺了100多萬猶太人,二戰(zhàn)非正常死亡猶太人達600萬,但這個民族為什么沒有凋敝呢?至少有兩點支撐了這個民族:一個是積極的心態(tài),一個是優(yōu)越感。舊約圣經(jīng)里講,猶太民族是上帝特選的子民。所以,信仰很重要。
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有三個層次,一個層次是你為感人的事情所感動,高一個層次是你的行為可以感動別人,更高一個層次是你為自己的理念和行為而感動。這就是道德的成熟和信仰的確立。這里面要強調行為文明的問題,這也是塑造人的重要方面。怎樣才是行為美?一個人要在行為中展示內在的美。我看過幾遍《泰坦尼克號》電影,其中讓女士和孩子先逃生的鏡頭讓我每看一遍都流淚。我們克拉瑪依大火燒死的都是女士和孩子,逃跑的都是領導干部和小伙子呀!女士先行,孩子先走,這是人類歸納出來的經(jīng)驗,這里面有規(guī)律,其實也有對文明的理解。西方的文明程度確實比我們高,這不能否認。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