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中華古代典籍中的“六廉”思想進一步加強對官德的理解
《周禮》,原名《周官》,詳細記載了西周時期的官制和政治制度,包括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吨芏Y》被稱為詳盡百官的“官冊”,體現(xiàn)德法兼容、禮法并重、德主刑輔的思想,對后世的政治、社會治理產(chǎn)生重要影響。《周禮》中對“六廉”是這樣講的:“以聽官府之六計,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這段話表述了朝廷設小宰一職,以“六廉”為標準考核官吏能否勝任。“六廉”是中國古代廉政思想的重要體現(xiàn)。
“六廉”,以“廉”為基本準則和出發(fā)點,強調(diào)“既斷以六事,又以廉為本”。所謂“以廉為本”,就是指對為官者而言,“廉”是首要條件。“廉”被賦予了廉潔、節(jié)儉等道德內(nèi)涵。明代薛瑄曾說,“世之廉者有三:有見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節(jié)而不茍取者,有畏法律保祿位而不敢取者。見理明而不妄取,無所為而然,上也;尚名節(jié)而不茍取,狷介之士,其次也;畏法律保祿位而不敢取,則勉強而然,斯又為次也。”薛瑄把“廉”分為三個層次:一是不妄取,二是不茍取,三是不敢取。也就是說,最高的層次是明白為官之道、人格高尚、根本就不會伸手的官員;第二個層次是重視名節(jié)、不愿意同流合污的官員;第三個層次是心中想拿但害怕法律處罰、害怕丟掉烏紗帽不敢拿的官員。
用“六廉”對官員進行考核的基本順序:第一個層次是廉善,為官者能夠心有善念;第二個層次是廉能,為官者能夠使政令暢通;第三個層次是廉敬,為官者能夠勤勉敬業(yè);第四個層次是廉正,為官者能夠公正無私;第五個層次是廉法,為官者能夠遵紀守法;第六個層次是廉辨,為官者能夠明辨是非。
“六廉”是古代官德思想的精華。“六廉”思想,突出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官吏考核制度中以廉為本、以德為先的特點,是我國古代對官吏整體素質的內(nèi)在要求,是我國古代廉政文化建設的基本內(nèi)容,也是我國政德文化廉政理念的精華。
新時代,“六廉”可以為共產(chǎn)黨人的官德修煉以及高質量黨建提供可資借鑒的思想資源。“六廉”在新時代可以分成兩個層面,一是守住底線、守住紅線,二是提升境界。從底線和紅線來講:廉善要求為官者堅持人民至上,廉法要求為官者必須守住黨紀國法的底線,廉能要求為官者必須保證政令暢通。從提升境界來看:廉辨要求為官者必須明辨是非,廉敬要求為官者必須勤勉敬業(yè),廉正要求為官者必須維護社會公正公平。下面,我們從這六個方面分別來看。
其一,廉善,強調(diào)以民為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么在今天,我們要堅持人民至上,維護人民利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
其二,廉法,強調(diào)遵紀守法、嚴格執(zhí)法。領導干部不僅自己要遵守法紀,而且還要能夠依法行事、不偏不倚、不枉不縱。特別是在處理案件或糾紛時,辦案人員必須認真執(zhí)行、嚴肅謹慎。再有,要秉公執(zhí)法,執(zhí)法不避權貴,執(zhí)法中要去除個人愛憎等主觀好惡和不正當手段。
其三,廉能,強調(diào)政令暢通、令行禁止、高效落實。要將領導干部的能力施展于政令,使政令暢通,在落實中要雷厲風行。同時要有擔當精神,做敢于擔當、敢于負責、敢于作為的領導干部。面對矛盾要敢于迎難而上,面對歪風邪氣要敢于堅決斗爭。還要應變迅速,在應對處理各種突發(fā)事件時做到快速高效。
其四,廉辨,強調(diào)要有清醒洞察、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夠清晰分辨事物的是非曲直,對是非善惡要有正確判斷,并形成穩(wěn)定正確的評判標準。
其五,廉敬,強調(diào)勤勉敬業(yè)。領導干部要盡責守職,有敬業(yè)精神;要勤政愛民,關心民眾,重視民意。
其六,廉正,強調(diào)正己正人,維護正義,要正己為先,加強自我修養(yǎng),又要激濁揚清、弘揚正氣。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